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国企力量

2022-08-22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叶石界 温柔 史成雷

2021年,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297.55亿元,连续10年入围世界500强。

2021年,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297.55亿元,连续10年入围世界500强。

在激荡的国企改革大潮中,广东国资国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奋力实现国企的高质量发展,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使命担当

◎《南方》杂志记者/叶石界 温柔 史成雷 发自广州等地

◎本文责编/郭芳

7月7日,由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健控股公司”)、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50亿元母基金+百亿规模子基金群”的省预制菜产业基金体系,将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推动国资国企更多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科技创新的蓬勃开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乡村振兴的阔步前行……在激荡的国企改革大潮中,广东国资国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奋力实现国企的高质量发展,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使命担当。

高新技术企业“军团”诞生记

2月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利亚德智慧冰瀑布屏搭配着水蓝色基调在鸟巢华丽开场,惊艳世界。这块屏幕的制造者来自广晟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国星光电。此外,“冰立方”“冰五环”以及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赛事屏等均来自这家企业。

国星光电的身影为何能频频出现在北京冬奥会上?

国星光电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向半导体照明产品长期工作可靠性、光电转化效率等世界性技术难题,国星光电项目组花了十几年时间矢志钻研,率先突破了“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提出多项关键技术。目前,国星光电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LED封装技术水平领先国际。

在广晟集团,像国星光电这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64家。广晟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陈胜光介绍,近年来,广晟集团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1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6项,攻克了一批核心技术,推动广晟集团全面迈进高质量发展轨道。

高新技术企业是广东国资国企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也是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的重要支撑。

展开广新集团的科技创新版图,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已经成为集团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板块的重要支撑。目前,广新集团拥有38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国家级和50家省级研发机构。

在广汽集团,“无科技,不广汽”的理念贯穿了这家老牌国企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全过程。“近年来,广汽集团从人才和科技创新入手,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掌握核心技术。”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介绍,“十三五”期间广汽集团研发投入强度达7.5%,自主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多项核心技术。目前,广汽集团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家。2021年广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297.55亿元,连续10年入围世界500强。

省委书记李希在全省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笃定心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强基立身,以创新驱动发展。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就是一个“创新军团”。正是这一支支“创新军团”,让广东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战略性产业集群的生力军

走进阳江高新区,在广新集团所属广青科技压延厂的生产车间里,伴随着阵阵轰鸣声,烧得火红的板坯从加热炉缓缓而出。经过反复轧制、飞剪切头后,一个原本220毫米厚的板坯,被精轧至2毫米厚的钢卷。如今的广青科技,已经是国内最大的高端不锈钢和镍合金生产企业之一。

作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方向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广新集团已拥有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隐形冠军”矩阵—兴发铝业的建筑铝型材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佛塑科技是国内研发生产先进高分子功能薄膜新材料的龙头企业;生益科技聚焦打造全球电子电路材料龙头企业,在覆铜板生产制造领域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等等。

“广新集团要担当起国有企业的使命责任,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者的发展定位,服务全省新兴产业的战略大局。”广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表示。

在白涛看来,广新集团要成为省属企业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迈入世界500强,关键要有一批有竞争力、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支撑,要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或战略支撑作用的“链主”企业。“广新集团通过资本运作,推动企业从小变大、从大变强、从强变链主,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李希强调,要全面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资国企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近年来,广东全力建设制造强省,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培育“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这其中,国资国企承担着重要使命。“广东国企产业生力军作用有效发挥,在先进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助力我省构建更加融合畅通的产业生态体系。”广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

立足新征程,广东国企勇当行业发展的领跑者、转型升级的引领者、市场竞争的优胜者。

陈胜光介绍,截至2021年底,广晟集团在全省“双十”产业集群中完成10个集群、13个细分领域、16个产业的布局,其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集团总额的30.3%、19.8%、41.1%。

恒健控股公司是广东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也是广东重要的重大战略投资平台。“恒健积极发挥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投资平台作用,通过基金投资等方式,共同促进我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关键链条、关键环节、关键企业快速发展。”恒健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军介绍,恒健控股公司积极加强与各地市政府、金融机构、产业龙头的合作,推动构建广东战略性促进发展基金体系和广东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体系,提升资源整合和配置能力,助力重大产业项目在广东落地,服务各地产业链核心企业快速发展;战略性投资中广核风电项目,通过组建50亿元专项基金,为广东省新能源业务发展赋能;牵头推动华星光电T9项目落户广州,出资43.75亿元,增强广东省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等等。

深耕湾区建设的先行者

从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产业园出发,沿着厚朴道一路往北,约2公里处,一片广阔的工地上热火朝天。7月18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最大产业园项目横琴科学城,迎来了二期首栋封顶。横琴科学城总建筑面积超30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横琴发展“四大产业”的重要载体。

2018年5月,在广东省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共同推动下,恒健控股公司签约设立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以下简称“粤澳基金”),引入澳门财政资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期规模200亿元。当年底,粤澳基金出资20亿元投向横琴科学城。

“粤澳基金紧密围绕大湾区基础设施、新型产业园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主题投向重点项目,积极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唐军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目前,粤澳基金首批200亿元已基本投资完毕,并累计向澳门方支付基金收益18.05亿元。

“国资国企要牢记高质量发展的大局担当,当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李希提出,要积极服务“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着力在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文沟通、凝聚人心上下功夫。

6月30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称,随着海上施工船舶的大抓斗稳稳地将最后一斗疏浚物装进驳船,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疏浚工程全部完成。

不久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另一座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将屹立于海平面之上。从已经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到在建的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一系列走在时代前列的超级工程,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内处处有广东国资国企的身影。

“扎根湾区、深耕湾区是大湾区国有企业创造社会价值的鲜明特色。”广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刘胜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大湾区国有企业来说既是使命担当,也是历史机遇。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中,广东国资国企作用凸显,正不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保障民生的骨干力量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去年6月,广东创新开启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全省1127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全面振兴。

去年,省委办公厅、恒健控股公司组团结对帮扶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短短一年时间,恒健控股公司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26万元,充分发挥公司在种业、资金、产业联动等方面全方位优势,在连江口镇导入“一粒米、一条虫、两条鱼”高效特色产业,给当地农民带来增收的希望。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后,广东国资国企系统迅速行动。”广东省国资委乡村振兴工作负责人介绍,由省国资委负责督导的75家省属企业、驻粤央企,作为组团单位参与帮扶75个薄弱乡镇,共派出75名驻村第一书记、170名工作队员。截至2022年6月底,共投入驻镇帮扶资金超过2亿元。

李希提出,国资国企要积极服务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力支撑“一核一带一区”塑型强体、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恒健控股公司创立了全国首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积极带动和引导多元化资本投资广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助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项目54个,投资规模72.97亿元。2021年,恒健控股公司牵头组建广东省种业集团,围绕“粤强种芯”目标,推进广东种业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方面,广东国资国企的骨干作用同样十分明显。

广东国资国企发挥着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的作用。“5+4”机场群建设加速推进,建设运营的高速公路约占全省九成,珠三角城际主骨干网基本建成,省天然气主干管网按期通达21个地市,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东建工集团经营管理部部长陈钰洲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作为广东建筑行业的区域龙头企业,广东建工集团定位为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和重大建设项目承担者和主力军。练江流域整治环保设施项目、省级垦造水田项目、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工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地铁、清远职教城……在广东诸多民生工程及重大项目中,都有广东建工集团的参与。

广东国资国企发挥着民生保障骨干的作用。广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底,广东国资国企承担100%供港原水、70%以上供港生鲜以及90%以上供澳生鲜服务,承建的珠三角、粤东和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将惠及全省6200万人,练江流域环保综合整治惠及430万人,完成全省水田垦造11.89万亩,成为广东改善民生的骨干力量。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