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以基层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2022-08-22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陈健鹏

圆桌论坛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层治理工作的主体,只有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这块基石,才能确保基层治理方向正确、蹄疾步稳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采访整理

◎本文责编/张蓓蕾

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广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张雪峰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党组织的功能发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党组织的建设“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当中。政党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结合,实现了党的引领与社会自治的结合,这是理顺社区党建机制的逻辑前提,使得基层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首先是要“固核”,确保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强化其领导能力及整合功能,要进一步提高“一肩挑”和“两委”交叉率,引导社区党组织结合驻点联系、网格化治理等工作拓展服务功能。其次是要“布点”,即各类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调整和运转,整合居民区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对于社区所有党组织实现属地化管理。再次是“结网”,即将各类社区党组织整合成统一网络。

社区治理,重在“治”。社区协商是组织化的有序政治协商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社区善治的基础。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市场组织、居民之间通过协商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是社区治理的本质。

社区公共管理具有公共属性,因此治理过程必须变“行政控制”为“民主协商”,保障社区居民的议政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要以党员议事会、市民公共客厅等载体,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听证、监督的多元议事平台,从而实现社区共治的常态化。开通党代表网上工作室、设立流动工作室、发展党员中心户和党群先锋队,让党代表直接联系群众、融入群众。

此外,社区要更加注重强化资源整合,以社区为承载搭建基层党群共建服务平台,不断创新载体、做实内容。重点强化党的领导,以项目化运作,整合政府下放服务资源及社会力量,着力构建起系统的服务体系,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协同共治机制,着力打造承接党群事务、提供党群服务、创新价值引领的枢纽型党建服务平台。

社会力量也是基层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成长。

所谓的培育社会力量,关键是要认同社会力量的治理功能,尊重各种社会组织的发育和成长。一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机制。社区要以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和市场提供多层次和个性化服务为原则,综合运用项目竞争、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财政支持形式,促成有序竞争、多元参与村居治理的局面。二是社区大力抓社会力量参与,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全面支持各类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区群团组织、社区民间组织、新闻传媒、高校科研机构、物业服务机构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落户社区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社区治理,明确各个参与主体的职责,通过制度设计建立各行为主体间的工作协调机制。

社区党建体系中,党组织和政府机构需要党内和社会的监督,才能使得党组织领导的科学性具有社会基础。一是加强党委重大决策的监督。党委重大决策的开放程度,是基层党建融入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社区要建立议事监事会,通过落实好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推动决策的公开化和规范化。二是打造平台,拓展监督渠道。要健全居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工作机制,制定集体经济管理运作的指导规范,注重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代表的监督作用,建立若干专项监督小组,加强对社区各项事务的监督。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村(居)干部履行职责等情况的监督,建立和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集体财务监督平台和集体经济成员股权股份管理交易平台。

在基层治理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江门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张学东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从2018年开始,广东实施了两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实际上是解决基层党建“有没有”“做没做”的基础性工作;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要解决的是“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让基层党组织能够真正起到领导作用。

现在是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所谓“效能”,其实就是效率和能力。过去,我们常常把基层治理分解成一个一个重点项目去做,现在更强调系统性和体系化,把“千条线”纳入“一张网”,就是为了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能力。

从江门的实践来看,江门今年高规格出台了《关于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二十条措施》,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县镇三级“书记工程”,在疫情防控、防汛抗灾等大战大考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要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从组织架构入手,建立市县两级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深化镇(街道)体制改革,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镇(街道)管理体制,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工作机制,推动党的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向村(居)民小组延伸,完善“行政村(社区)—村民小组(住宅小区)—党员联系户”的基层组织体系,把党的组织扎根到群众家门口。在此基础上,要推动构建综合网格,一个网格设立一个党支部或党小组,配备一个网格小组;同时,不断完善网格运行机制——网格员及时排查上报,村(社区)梳理汇总,镇(街道)“吹哨派单”,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接、限时办理并反馈。

其次,要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加强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有效衔接,优化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探索规范党组织领导的村民小组议事决策机制;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推广党员责任岗、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积分制等经验做法,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镇村、星级社区、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村(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健全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完善社区工作者激励保障制度,依托镇(街道)党校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养锻炼。

再次,要提高基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构建市域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实行群众信访诉求服务“基层发令、部门执行”等配套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网受理、一网通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主动适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求,加快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打通数据壁垒,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数据底板。探索建设现代科技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最后,要提升基层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是要在关键时刻确保党员干部队伍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响。一是要完善基层党组织“平战”转换机制。以“双报到、双服务”推动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基层治理,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及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强化基层治理队伍建设。要充实基层治理人员力量,建好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优专业志愿者队伍,建强疫情防控专业队伍,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