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加速度,与普教同向而行
珠海职中师生在课堂交流粤菜点心制作。
普教与职教作为不同的类型教育,进一步促进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为不同学生实现“人生出彩”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南方》杂志记者/杨洋 实习生/秦意君 刘晓彤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林若川
今年的升学季、就业季,一个趋势信号越来越明显。
中考的中职三二分段录取分大涨,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保持高位。放在几年前,广东中考改革明确“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方向时,还有不少家长为此焦虑。
近年来广东在“双轨教育”基础上,推动职业教育补足“短板”,同时打破发展前景的“天花板”,大力推动普教与职教同向而行、双向融通,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态势。
“小红上了普高,小明上了职高,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这样的愿景成为现实。
是分类不是分层
今年夏天,毕业于广州市晓园中学的学生小卢,以644分的成绩,在第一批次被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龙归校区的会计事务专业录取。
她个人是因为物理成绩有短板,在初二就萌发了读中职的想法。如今以普高的分数上中职,小卢很坚定自己的选择,计划接下来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成为一名技能应用型人才:“我挺看好职业教育,相信自己能拥有一技之长,毕竟现在很多专业都很热门。”
广州中考多所中职学校出档率100%,600分以上的考生不在少数,个别专业分数线甚至超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100多分。放到全省层面看,这一趋势依然很明显,现在越来越多素质不错的考生把职校当作一种可选项。
与此同时,深圳鹏城技师学院今年将近1000名毕业生,已经基本被抢空。
“企业都提前来预订实习生,已签订三方协议(合同)或达成就业意向人数占比达98.7%,学生还是像往年一样供不应求。”深圳鹏城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颖表示,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例大,不少专业学生起薪高达万元以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学院共计与280余家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与其中168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高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建立定向招聘渠道,包括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这种“订单班”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很受欢迎。
今年5月,在教育部举办的“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广东重点介绍了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一个是“进口”素质更高了,另一个是“出口”门路更畅通了。从两方面的指标,都可以明显看到广东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地位在提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国策之一,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连续多年为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鼓与呼,致力于打破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消除市场上的就业歧视。
近年来广东把“广东技工”作为全省重大民生工程的“三项工程”之一,一大批优秀职校生在国内外大赛上冲金摘银。今年5月1日起,国家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在法律上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都为职业教育发展破除了桎梏。
当社会上能够显著看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能够拥有相当的发展前景,意识到教育是分类而不是分层,就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向而行奠定了基础。
是融通不是分流
教育水平和地位的提高,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了同等起跑线,普职融通则是将两大类型教育从“单向道”演进为“双向融通”,从而打通了“天花板”。
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2019级学子李嘉桐,终于如愿从中职考上了本科。三年前他到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就读,听老师介绍说中职也有机会上本科,于是便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三年以后,我也要考本科!”
谈起备考高职高考的过程,他直言虽然累但很充实,“每天上完课,身边大部分人回宿舍休息,我会再用功一点,一直复习到很晚才去吃饭,晚自修也是等到打铃才会走”。李嘉桐最终通过“3+证书”考试,以432分考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就读车辆工程专业。他坦言,现代社会对学历有更高要求,现有的成绩仍不能满足。
根据东莞市教育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东莞被高校录取的中职毕业生人数达到10241人,其中被本科高校录取175人。今年广东参与“3+证书”录取的本科高校9所,共录取893名考生。
广东的普职融通迈开步子,不仅体现在个人成长路径上,还体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上。
今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13所本科高校开展协同育人项目试点,试点项目包括四年制本科协同育人项目与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学生如符合相关条件,将颁发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
据了解,这些高校在招生计划公布前,组织开展论证研讨,与合作院校共同按照国家标准设置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案立足区域产业需求,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具有新时代思想道德素质、具备高质量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水平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统一要求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标准,严把出口关,确保协同育人项目人才培养质量。
“广东在普职融通上做了很多创新尝试,普高和职高不是那么死板地界定了。一个学生的成长,一个孩子能不能成才,不是靠一张卷子就定终身,应该多方面,给他多次的机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匡和平介绍,职业教育本来是类型教育,普高的类型教育可以读到博士,职高的体制贯通之后,照样可以读到博士,更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多面手人才。
做大蛋糕而不只是切蛋糕
话说回来,当下“普职比大体相当”引起热议,但这也并非新鲜事。这一政策已经沿用了近40年,改革开放后,国家有力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让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这样的教育结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应更多看到,怎么把教育这个蛋糕做大,而不是只看到‘大体相当’地切蛋糕。”一名教育界人士如是分析。
根据省教育厅的统计,过去10年来,广东职业教育累计投入4486.63亿元。其中2021年高职总投入328.07亿元,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20173.91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08%、82%;中职总投入324.29亿元,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20668.13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95%、280%。
职业教育在大步迈进,普通教育也并非没有短板。
在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高中学位一度吃紧。尤其随着“二孩”、异地高考政策实施和深圳户籍人口迅速增长,深圳高中学位需求增长显著,曾出现过“中考比高考还难”的状况。
近年来,深圳下定决心、加大投入,在高中优质学位建设上按下加速键,高中学位增量逐年扩大。近3年累计新开办公办普高30所,新增公办普高学位6.7万个。
今年秋季,深圳市就计划新开公办普通高中18所、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位4.3万个。依托“融合共享”的创新办学模式和优质资源,深圳龙岗区、坪山区、光明区等3所高中园各3所公办普高学校即将开学,成为深圳本年度公办普高大幅增量扩优的主要推动力,学有优教再上新台阶。
放眼整个广东,针对适龄学龄人口持续流入,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逐年增大的实际,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全省增加超过30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
普教与职教作为不同的类型教育,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广东做大这两类教育的蛋糕,是为了与人口大省、经济强省地位相适应,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也为不同的孩子实现“人生出彩”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