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今年夏天不只有点热
7月20日,在意大利罗马,游客喝水降温。世界气象组织表示,高温天气未来或成欧洲夏季“标配”,高温等气候变化负面影响将至少持续至本世纪60年代。
持续高温不仅带来山火和干旱,更给欧洲的农业、能源、经济和民生带来极大挑战。刚过去的7月,成为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电价有记录以来最贵的一个月
◎田帆(新华社高级记者)
◎本文责编/郭芳
西欧国家大多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夏季温度很少超过30摄氏度。但今年夏天颇不寻常,热浪自6月底便提早来临,7月中下旬又迎来第二轮极端高温天气。持续高温不仅带来山火和干旱,凸显气候变化的严峻,更给欧洲的农业、能源、经济和民生带来极大挑战。2022年的夏天,对欧洲人而言,日子并不好过。
高温、山火和干旱的“烤验”
欧洲今年的热浪来得比往年早一个月左右,其中南欧、西欧和中欧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往年同期要高出10摄氏度左右。而7月中旬的第二轮热浪则更为夸张,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许多地区的气温都创下历史新高。
英国7月18日因气温超过40摄氏度而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红色高温预警,并且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在更为炎热的地中海地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气温分别创下47摄氏度和45.7摄氏度的记录。高温之下,地面温度更是惊人,英国有城市的地面温度高达54摄氏度,有的机场跑道被晒化,铁路也因轨道有弯曲风险而不得不限速。
高温不仅让家庭没有安装空调习惯的欧洲人难以忍受,更糟糕的是导致多国山火肆虐。7月中旬,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加利西亚、加泰罗尼亚等自治区的山火过火面积超过数万公顷。葡萄牙北部穆尔卡市、意大利东北部城市里雅斯特、英国的温宁顿地区等,都不得不与山火作斗争,许多房屋被毁,成千上万的居民被迫疏散。
与提前到来的高温结伴而至的,还有严重的干旱。早在6月,意大利北部地区便遭遇严重干旱。作为意大利境内最长的河流,波河水位降至70年来最低,部分河段彻底断流。波河流域管理机构秘书长梅乌乔·贝尔塞利告诉当地媒体,一些地方已经110天没有降雨。为节约用水,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100个市镇和伦巴第大区25个市镇被迫实施夜间停水。
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多国也陆续遭遇严重旱情。根据法国气象局说法,法国今年正在经历1958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7月法国全国平均降水量甚至不足10毫米。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沮丧地表示:“我们河流的水流变得越来越缓,伊比利亚半岛正成为日益干旱的地区。”
根据欧洲干旱观测站数据,截至7月20日,45%的欧盟国家处于“警告”状态,其中15%的土地因干旱进入更为严重的“警戒”状态。
欧盟委员会说,近半数欧盟国家已遭遇旱灾。受干旱影响的范围从东西向看,包括欧洲西部的法国和东部的罗马尼亚,南北向的受灾范围则从德国西部一直蔓延至希腊南部。更让人沮丧的是,8月至9月,干旱天气仍将持续。
全球变暖的警告:持续数十年
在高温和缺水的打击下,欧洲夏季原本比比皆是的绿草开始枯黄,河流的水位不断下降,习惯去地中海地区度假的欧洲人因受不了热浪袭扰而向北“迁移”。这一切问题的根源何在?
法国自然环境协会水和干旱问题专家弗洛伦斯·丹尼尔-帕斯基尔说,此次欧洲多地干旱的原因在于,地下水在之前干燥的冬季补给严重不足,随后春季出现的高温又加剧了土壤的干燥。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全球变暖。帕斯基尔称,气候变暖导致水的蒸发量增加,这意味着地下水的渗透和地表水分的减少。根据法国生态转型部的数据,地表水的蒸发现象在法国大部分地区不断增加,而水蒸气在大气中的增多还会进一步推高温室效应。
虽然找到了“病根”,却难有短时间见效的良方。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在7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由于气候变化,新的高温纪录和热浪正变得越来越频繁。据气象组织数据,欧洲当前规模和程度的热浪在未来几十年中会越来越频繁,气候变化的负面趋势将持续至少40年。
无疑,全球变暖正加剧欧洲的干旱,且干旱持续时间将会更长,影响的范围将会更大。据德国权威的环境研究机构UFZ建模推算的结果,如果地球温度升高3摄氏度,干旱地区面积在欧洲将从13%扩大到26%。而即使按照巴黎气候协议的设想,成功地将气候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欧洲的干旱地区比例也会提升到19%以内。
当然,全球变暖造成的天气变化并不仅仅是更强的热浪和更持久的干旱,以及因地表和植被中的水分流失造成更多的野火,有时也会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更极端的降雨。西欧地区去年就曾遭受暴雨和泥石流的袭击,导致房屋农田被毁和人员伤亡。
众所周知,气候变暖背后的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用所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它令热空气被困于大气中。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被推高至200万年来的最高点,目前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开始前高出了1摄氏度。
仅仅这1摄氏度,就已经令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12.5万年以来最热的时期。目前,国际社会气候变化的目标是将气温上升控制在比前工业时代高1.5摄氏度以下,才能阻止气候变化产生最危险的影响—要做到这一点,全球碳排放要在2025年达到峰值。
欧洲是工业革命起源地,历史的碳排放量和现实的排放量都很高,近年也提出了颇具雄心的绿色减排目标。但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天然气供应不稳抬升了欧洲能源价格,加之极端天气下用电需求增加,不少欧洲国家出于多方考虑,不惜重启煤炭发电,显示出欧洲在减排问题上的左支右绌,欧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的挑战恐将持续加大。
欧洲经济出现诸多“烫手难题”
高温和干旱带来的影响是多重的,首当其冲的是农业。意大利的干旱导致河流流量大幅降低,以至于海水倒灌越来越深入内陆并损害农田,另有多个地区的农地正在干涸。意大利最大的农业工会近日评估,今年意大利超过30%的农业生产处于危险之中,损失已经超过20亿欧元。
在德国,农民联合会主席约阿希姆·鲁克维德6月底称,长期干旱和高温对德国农作物造成了重大损失,谷物收成将比去年低3%。
法国的情况更糟。因为干旱,法国大量村庄依靠卡车送水。法国农业部说,今年玉米产量可能比去年下降18.5%。法国总理办公室日前发表声明说,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都构成灾难。
眼下,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出口的粮食量低于正常水平,欧洲各国粮价高涨。不少人担心,干旱可能导致谷物和其他农作物减产,使本已高企的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干旱还对航运、能源、工业等诸多经济领域造成多重冲击。如作为欧洲经济生命线的莱茵河,是连接鹿特丹和安特卫普大型港口与德国工业中心和内陆瑞士的主要内陆河,眼下水位已降至接近断航,这将使得煤炭、零部件、化学品和其他商品难以被运送到沿河的工厂和发电厂,加剧欧洲能源危机,进一步推高通胀。
这对欧洲航运业来说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如果内河和运河的水位难以保障,将阻碍欧盟到2030年将沿水道的货物运输量增加25%,到2050年增加50%的努力,从而影响欧洲减排目标的实现。
在欧洲,电力生产主要来自火电、核能、风能和水力,而席卷整个欧洲的酷暑,使得几乎所有的发电方式都受到影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水电。水电满足了欧盟15%的电力需求。在水电占比更高的西班牙和意大利,上半年水力发电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
高温对其他类型发电站的影响更为间接。核电站、天然气发电站和煤电站都使用冷却系统,而冷却系统的运转会受高温影响。在法国,由于用于冷却反应堆的罗讷河和加龙河的水温升高,法国电力公司被迫减少核电生产,甚至临时关闭一些发电站。
此外,对于需要靠船运煤的煤电站,干涸的河道也不是个好消息。特别是,高温天气下往往风力较弱,进而会影响风力发电。总之,只有太阳能没有受到影响,但太阳能发电仅占欧洲全年发电量的5%。
因此,整个欧洲就越来越依赖天然气发电站。可是,由于俄乌冲突和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输欧天然气已大大减少,导致天然气发电在欧洲批发市场的价格推高到每兆瓦时200欧元以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网编:陈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