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全球猴痘疫情持续蔓延

2022-08-22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刘石磊

8月6日,一名男子在法国北部城市里尔接种猴痘疫苗。

8月6日,一名男子在法国北部城市里尔接种猴痘疫苗。

截至7月23日,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超过1.6万例猴痘病例,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美国是全球猴痘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达到10392例。中国台湾地区已有确诊病例报告,中国内地和港澳暂无病例报告

◎刘石磊(国际新闻资深媒体人)

◎本文责编/郭芳

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猴痘疫情又引发全球关注。世界卫生组织7月23日宣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组织发出这一最高级别警报,意味着当前全球有两种传染病同处这一级别—新冠肺炎疫情和猴痘疫情。

猴痘本身并非新型传染病,此次疫情之所以引发关注,主要是出现了新的传播方式且扩散速度更快。猴痘疫情与新冠肺炎疫情一样暴露了全球医疗卫生鸿沟。这场疫情将给人类健康福祉带来多大危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的方式。

从多年漠视到“国际关注”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猴痘已经在非洲出现,是人畜共患病。这种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它有一个臭名昭著的“近亲”—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自世卫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与天花相比,猴痘病毒虽然感染症状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要轻。人感染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多数患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不过也有患者病情严重。

猴痘虽以“猴”为名,猴子却非“罪魁祸首”,只是因为科学家最早在一组供研究用的猴子中发现了这类传染病而得名。实际上,啮齿动物最有可能成为猴痘病毒的天然宿主。在非洲,已发现松鼠、冈比亚鼠等都可能感染猴痘病毒。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

此前,猴痘病毒主要在西非和中非地区流行。从今年5月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相继报告猴痘病例,疫情在全球多地快速蔓延。世卫组织专家表示,在多个“非流行国家”出现与疾病流行地区没有直接旅行联系的猴痘病例,属“非典型”状况。

截至8月上旬,美国是全球猴痘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达到10392例,且疫情蔓延仍有加速趋势。美疾控中心数据显示,8月10日当天全美报告新增猴痘确诊病例1391例,这是美国自5月报告首例病例以来,单日新增病例数首次破千。

此次疫情发展之快出人预料。世卫组织6月底评估疫情形势时,已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为47个,病例数约为3040例,结论为猴痘疫情暂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仅过了不到一个月,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超过1.6万例病例,包括5例死亡病例。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7月23日的记者会上宣布:猴痘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解释说,做出这一决定,主要出于猴痘病毒已迅速蔓延到许多以前从没出现过病例的国家;有关猴痘疫情的相关信息目前还不充分,尚存许多未知数;可能形成国际传播,对国际交通也有潜在干扰。

世卫组织还特别指出,在此次疫情中,一些病例的发病情况与以往不同,其皮疹病变局限于生殖器、会阴、肛周或口周区域,通常不会进一步扩散,且之后出现与病变相关的淋巴结病、发热、疼痛等症状。

其实,出现这类“新变化”,非洲医学界早已作过预警。英国《自然》杂志近期的一篇文章指出,非洲科研人员长期以来不断警告猴痘病毒可能以新的方式传播,具有更广泛传播的潜在风险,然而却一直被西方国家所忽视。

2017年尼日利亚暴发大规模猴痘疫情前,患者几乎仅限农村地区,一些与动物接触的猎人是主要感染者。2017年后,当地流行病学家发出警告:猴痘病毒开始以一种人们不熟悉的方式传播,已出现在城市,有些感染者生殖器会出现症状,这表明病毒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有公共卫生专家指出:世界正为没有对非洲疫情及时做出充分反应而“付出代价”。

全球医疗卫生鸿沟再次凸显

此次疫情的源起,既与非洲医疗卫生状况长期缺乏国际关注有关,而其发展又再次凸显了全球医疗卫生的鸿沟—一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西方国家坐拥大量医疗资源却仍过度囤积疫苗,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疫情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肆虐。

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时,全球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猴痘病例,而所有死亡病例全部来自非洲。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成员迪米·奥戈伊纳指出,由于检测和监测能力有限,非洲地区的猴痘死亡病例数很可能被低估。

与新冠肺炎疫情一样,猴痘疫情中也出现了疫苗分配不均的问题。英国“医疗助贫行动”组织负责人马丁·德鲁里对媒体表示,多年来,猴痘和埃博拉等病毒在非洲流行基本上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当这些病毒对世界上拥有更多资源和财富的国家构成威胁时,资源就被立即调动起来以应对疫情。

不少非洲研究人员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猴痘病例多年来不断上升,部分原因是消灭天花后,各国停止了天花疫苗接种,但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在储备天花疫苗,而这些疫苗本可帮助非洲应对猴痘疫情。

据媒体报道,可应对猴痘病毒的Imvanex疫苗出自丹麦制药商巴伐利亚北欧公司,这家企业今年能生产约3000万剂,现货约有1600万剂。美国是订购这款疫苗数量最多的国家,订购了1300万剂,其中140万剂已交付。当巴伐利亚北欧公司5月要求美国匀出原定交付的大约21.5万剂疫苗,以应对“国际请求”时,美国只同意推迟交付时间。此外,欧盟6月也已与巴伐利亚北欧公司签订采购合同,计划购买约10.9万剂疫苗,以确保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和冰岛尽快获得疫苗。

一些西方富裕国家大量采购疫苗,而非洲地区甚至连检测工具都非常紧缺,更难以获得疫苗。对此,一些公共卫生专家表示,发达国家应对疫情时的自私自利将给全球疫情防控带来不利影响。

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物学专家博格玛·蒂坦吉指出,一些西方富裕国家如今开始大量采购猴痘疫苗,却未宣布打算与非洲分享疫苗,“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看到的那些错误又在重演”。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理主任艾哈迈德·奥格韦尔说,在猴痘疫苗分配上,非洲又一次被抛在后面,眼下一支猴痘疫苗都没有,猴痘检测工具同样紧缺。他呼吁优先向非洲地区提供猴痘疫苗,“如果我们不安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不会安全”。

不会成为“下一个新冠病毒”

尽管已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专家普遍认为,从猴痘病毒的特性来看,这场疫情不大可能成为对普通人群构成巨大健康威胁的“大流行病”。

专家表示,新冠病毒是一种进化较快的RNA病毒,其变异株经常能够避开接种疫苗或早前感染而形成的免疫力。猴痘则是由一种相对较大的DNA病毒引起,DNA病毒比RNA病毒更擅长检测和修复突变,这意味着猴痘病毒不太可能突然进化成易于人际传播的病毒。

世卫组织表示,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对猴痘的认识并采取全面措施,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追踪接触者、提供支持性护理等,以限制其进一步传播。专家认为,控制猴痘疫情的关键是采取“环形疫苗接种”策略,即尽可能快地识别每一个病例,然后为所有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这也是人类消除天花的方式。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在未来一两个月内控制住猴痘疫情。

6月24日,中国台湾地区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这也是本次疫情中,输入中国的首例猴痘病例。目前,暂无在内地、香港和澳门发现猴痘病例报告。 不过,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从这次猴痘在欧美国家波及的人群和传播方式来看,猴痘传入中国内地和港澳,“只是时间问题”。

专家分析,中国内地和港澳最早受到猴痘疫情袭击的极有可能会是男男性行为人群,然后向其他人群扩散。由于传播方式限制,其传播速度、波及的人群范围,远远不会像新冠肺炎流行那样,也即不会在我国造成大规模流行。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猴痘疫情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据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介绍,下一步我国将加强对入境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做好猴痘诊断试剂、治疗药物和疫苗的准备。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