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要增进社会工作人才深入群众的本领,有组织、有计划安排社会工作人才到社会治理一线
◎胡项连(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责编/蒋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建立和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党的六支人才队伍之一,是党的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行政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志愿服务类社会工作人才等,分布于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在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困难增加的社会治理背景下,为切实发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解决好党的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面临的紧迫性问题与前瞻性问题,要通过提升能力、培育动力和释放潜力,夯实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三举并进提升能力
增进党政统合能力。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好党的领导这一最大的制度优势,不断完善党政统合治理框架,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谋划和整体推动,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协调机制,增进党政力量对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组织动员效果,统筹好党政、市场、社会三大力量中的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实现对社会治理的政治引领、价值塑造、组织嵌入和利益整合,确保党和政府有关社会建设决策的落实和工作成效。比如,通过横向构建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顺畅有效的善治指挥链,不断优化主体间协同治理效果,以党政、市场与社会的人才资源整合实现更加高效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
淬炼群众工作能力。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要增进社会工作人才深入群众的本领,有组织、有计划安排社会工作人才到社会治理一线,使其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社会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和了解群众期望,在地方实践中成长为政治上的明白人、社会工作的内行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通过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通道,建立群众诉求分类分级机制,既重点关注群众诉求的高频领域,又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要,明确群众诉求受理主体、程序和时限,切实做到精细化服务。要把法治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人才依法履职能力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能力,使其做到运用法治原则和原理认识、分析与处理社会问题。
强化信息技术能力。要提升社会工作人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能力,打通数据壁垒,找准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契合点,通过不断优化智慧决策、智慧执行和智慧反馈,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要全方位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数字意识、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的数据收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与数据决策能力,通过掌握多源异构数据采集技术,借助物联网设备实时获取社区环境、设施运行等动态信息,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挖掘,从海量信息中识别民生需求的变化趋势,基于数据模型预测社会风险和制定精准干预方案,使其变后端治理为前端研判,更加迅速精准地做出服务管理决策和执行,而非单纯利用信息技术被动回应群众的服务管理需求。
三位一体培育动力
规范社会工作人才的薪酬待遇。构建科学薪酬体系是稳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手段。要全面改善社会工作人才薪酬待遇和优化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工资水平,社会工作人才的从业领域、工作岗位、职业水平等级等,完善与党的社会工作水平相当的职级薪酬体系和薪酬指导标准,合理确定社会工作人才的薪酬水平和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使其具有相对竞争力和行业吸引力。比如,探索设计涵盖保障房申购、子女入学、子女教育津贴、一次性补贴、带薪假期等的社会保障政策组合,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安全感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将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当地急需紧缺和重点人才引进范围,按照规定享受保障房申请等相关优惠政策,选拔申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时充分考虑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人才。
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地位。着力破解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职称评定和晋升空间等方面存在的限制。建立职级序列,设置专业通道、管理通道、学术通道等多维成长通道。实施荣誉激励机制,大力推荐政治坚定、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群众认可的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各级劳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推行榜样激励机制,通过鼓励社会工作人才参与各类榜样评选活动,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认同。加强对社会工作创新人才的遴选与表彰,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引领作用,扩大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知晓度。
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的考核监督。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考核监督体系有利于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性和执行力。要建立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用的考核监督机制。比如,客观指标重点考察履职实绩,包括岗位职责完成度、任务达成率、服务覆盖率等可观测数据,主观指标侧重居民满意度测评,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涵盖服务态度、问题解决效能、需求响应速度等维度的综合调查。科学设置考核周期和考核等次,重点考核社会工作人才的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和履职情况。将年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作为社会工作者薪酬调整、续聘延聘、进修学习、人才推荐、先进评选、岗位流动的依据。
三点贯通释放潜力
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水平评价。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水平进行评价具有行为引导作用,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有利于引导社会工作人才提升能力素质、加快培养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和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党的社会工作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征,加之新业态发展日新月异,决定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发展多样化、动态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水平评价需根据不同领域党的社会工作服务需求与特点创新探索执业制度,完善职业标准,制订服务标准指引,推进各领域党的社会工作人才高质量、精细化发展。
建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分层分类培训机制。要紧盯社会工作人才存量,实施精准化培训。建立推动分领域分专业培育体系,着力破解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不均衡问题,加大与社会治理有关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分类举办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社会工作领域党务工作者培训班,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的政治素质和服务能力。建立线上培训资源库,实行培训教材、培训专题、培训模式、培训师资等共建共享,做好社会工作考试考前培训、在职继续教育、能力提升等培训。做细做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开展信访、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在社会工作人才增量上下功夫,加强与高校合作,建设与党的社会工作相关的课程体系,搭建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平台,建立党的社会工作特邀决策咨询人才库等。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按照“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持、项目运作”思路,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基层治理。建立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在社会治理各领域明确岗位设置标准、等级设定要求、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综合运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座谈研讨、访问交流、职业测评、实战训练、咨询辅导等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招募高层次人才参与志愿服务,搭建高层次人才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的平台,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专业志愿服务品牌。借助志愿服务培训学院,组建专业人才库,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规划2024年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专项委托课题(GD24XFZ16)阶段性成果]
网编:陈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