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
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南方》杂志记者/许俊仟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蒋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7月11日下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对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部署。
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部署要求,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把握四个维度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部署和推动一系列重要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壮大社会主流价值,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实现这一任务,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站在崭新起点、总结过往经验,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明确指出广东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当好排头兵,必须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
黄坤明强调:“要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谆谆指引,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大局,自觉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中国特色、外部环境、建设进程等深刻认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来看,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支撑,而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来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之一。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环境看,越是风高浪急,越是要筑起牢不可破的精神堤坝,挺起自信自立的民族脊梁。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来看,从现在起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间紧、任务重,更加需要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必须站在时代坐标、大局大势下深刻体悟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在新征程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加坚定自觉地把这项工作推向前进。
书写“广东答卷”
广东地处“两个前沿”,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次亲临广东,赋予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寄望广东“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
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广东把“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融入省委“1310”具体部署,创新实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紧紧围绕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1.9万多支基层宣讲队伍、20余个基层宣讲品牌遍布城乡,2024年开展13万余场基层宣讲;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岭南书院建设实现全覆盖,建成新华“悦读空间”等新型共享文化空间5000余家……放眼南粤大地,城乡环境不断优化,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新风正气浸润千家万户,全省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明之风成为滋养南粤大地1.5亿人民的精神力量。
在5月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广东5个地级市、5个县(县级市)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124个村镇、153个单位、34户家庭、48所校园分别入选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2人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6人(组)获提名奖。
向善之风,薪火相传。今年5月1日,韶关一辆三轮摩托车与小轿车相撞后侧翻起火,路过此地的沈所镇农业办主任钟威挺身而出,破窗救人;6月19日,台风“蝴蝶”登陆粤西,茂名信宜贵子镇中和村女干部刘名芳发现险情,成功在山体滑坡前1小时将睡梦中的25户57名村民叫醒转移,30多间房屋受损,所有人安然无恙……
精神文明建设永无止境,需要在接续奋斗、接力探索中不断向前推进。只要始终坚持走在前列、坚持作用于人、坚持重在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就能使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更好激发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凝聚共建合力
精神文明建设是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需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好。这次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要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理论学习要求“真”,下真功深化内化转化,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宣传普及要求“实”,用鲜活语言和灵活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为群众所认同、所掌握、所运用;研究阐释要求“深”,结合实践加强研究,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要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基础工程,进一步鲜明价值导向,在全社会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精神气象。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塑造平和心态,培养时代新人。要改进创新文明创建,推动文明实践提质增效,文明培育融入日常,传承文明基因。要推动人人参与践行,党员干部带头,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崇德向善,形成文明意识和行为。
——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工作导向,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坚定站稳中华文化立场,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岭南文化瑰宝融入生活、焕发魅力。让文化服务实起来,坚持共建共享,推动服务直达基层、直抵人心。让文化市场旺起来,强主体、兴产业、出精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让文化交流热起来,强化对外宣传,更好讲述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要牢牢把握共建共享这个有效路径,凝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负起主体责任,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发展大局、融入中心工作;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推动、督促落实。要加强干部人才选育管用,打造过硬的精神文明建设队伍和优秀文化人才队伍。要走好群众路线,在发动、服务群众中教育、凝聚群众,推动形成精神文明建设众人拾柴、热火朝天的良好氛围。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价值的引领、精神的支撑、文化的力量。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部署要求,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网编:陈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