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2025-07-19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苏运生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反对“四风”、规范权力运行,将党的纯洁性要求具象化为制度约束,使纯洁性从理论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治理准则

◎苏运生(暨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本文责编/蒋玉   陈健鹏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出台与实施,是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是党的纯洁性理论的实践延伸,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党的纯洁性视角出发,剖析两者间的深层关联:党的纯洁性强调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廉洁自律的全面净化,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反对“四风”、规范权力运行,将这一要求具象化为制度约束,使纯洁性从理论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治理准则。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党的纯洁性要求转化为制度化实践

党的纯洁性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前提,其贯穿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廉洁自律五大维度,是党性与宗旨的具体化。其中,思想纯洁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政治纯洁强调立场统一与政策执行,组织纯洁依赖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作风纯洁聚焦密切联系群众的宗旨实践,而廉洁自律则是清正廉洁的底线保障。保持党的纯洁性,对于推动全面做好党的各项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纯洁性并非抽象概念,而是通过每位党员的自我净化与组织整体的制度约束共同实现,每一名党员都能坚守党性标准,才能确保党的先锋队性质不动摇。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作风建设为抓手,通过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将纯洁性要求转化为制度化实践。规范公务接待、精简会议、深入基层调研等举措,既是对权力滥用的遏制,也是“权为民所用”宗旨的行动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纪律约束与常态化监督,促使党员干部摒弃特权思想和脱离群众倾向,在思想与行为上划清公私界限。如严控公款消费不仅压缩了腐败空间,更强化了党员对纪律红线的敬畏;强化调查研究推动政策制定回归实际需求,直接回应群众关切。这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不仅彰显了党的先进性,也为组织纯洁性和政治纯洁性提供了实践支撑。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作风纯洁性不仅是抵御风险的“软实力”,更是凝聚共识的关键纽带。作风纯洁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制度刚性与教育柔性双轨并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实践中推动作风建设从“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志着从治标向治本的跨越。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落实与群众监督渠道的畅通,确保了权力运行始终与人民利益同频共振。党员干部要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践行初心,在改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持续贯彻落实,既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也在群众心中树立起清正廉洁的权威形象。

先进性与纯洁性在反对“四风”斗争中实现统一

党的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内在基础,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先进性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在思想上以科学社会主义武装自身,在实践中始终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继承这一理论传统,将纯洁性视为党的根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纯洁性同党的先进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进一步明确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而先进性则是纯洁性的外在彰显。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制度化手段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新时代维护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的关键举措。

党的性质要求党员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但“四风”问题割裂党群关系、侵蚀纪律底线,背离《共产党宣言》中“无特殊利益”的根本立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精简会议、规范调研、厉行节约等具体措施,直击特权思想和脱离群众倾向,将纯洁性要求转化为刚性纪律约束。例如,深入基层调研和倾听民声,既是对官僚主义的纠偏,也是对“密切联系群众”传统的回归。党的自我革命,不仅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更通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递进机制,推动作风建设从治标迈向治本,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纯洁性提供了实践保障。

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在反对“四风”的斗争中实现统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化落实成为巩固执政根基的重要支撑。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唯有保持思想纯洁、作风务实,才能凝聚群众信任、应对风险挑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常态化监督和警示教育,促使党员将“权为民所用”内化为行为准则,确保权力运行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核心。从《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使命到新时代的实践要求,党的纯洁性建设不仅是自我净化的过程,更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体现。通过持续整治“四风”,党在组织纪律、群众基础和执政权威上实现全面强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不竭动力。只有以纯洁性筑牢先进性根基,党才能始终作为先锋队引领时代发展。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权力规范化的制度建构

党的纯洁性是维护党的权威的根本保障,二者在政治实践中密不可分。美国政治学家摩根索的现实主义理论指出,政治的核心是权力的争夺。但权力的合法性需以正义为内核。权威不同于权力的强制性,其生成依赖领导者的道德修养与民众的自愿认同,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权威源于人民赋予的权力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权力若脱离纯洁性支撑,将沦为空洞的强制工具,丧失正当性。从政治学逻辑看,权威=权力+正义,而纯洁性正是正义的核心体现。

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执政地位易滋生脱离群众的危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厉行节约、规范调研、精简会议等举措,直击特权思想,推动党员干部回归群众路线,通过常态化监督和警示教育实现对权力滥用的遏制,同时也是对权威合法性的重塑,使党的宗旨从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治理效能。

历史经验表明,权威的持久性依赖纯洁性与制度实践的动态平衡。一个社会的和谐既需权力维护秩序,更需权威保障正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监督渠道,确保权力运行始终与人民利益同频共振。党员干部唯有以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作风践行初心,才能在深化改革中凝聚共识、抵御风险。

新时代背景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化落实不仅是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先锋队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以纯洁性筑牢权威根基,党才能始终赢得人民拥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为党的纯洁性融入现代化实践提供制度路径

党的纯洁性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在当代体现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的全面纯洁。政治现代化不仅是社会全方位转型的关键环节,更是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其执政理念与方式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党的纯洁性建设通过消除特权思想、强化宗旨意识,确保权力运行符合社会主义政治原则。只有在“党性纯化”中实现执政方式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引领现代化进程,避免偏离政治文明的发展轨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反对“四风”为切入点,为党的纯洁性融入现代化实践提供了制度路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精简会议、规范调研、严控公款消费等举措,推动党员干部回归务实作风,将“权为民所用”具象化为日常治理准则。

在政治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代,党的纯洁性建设是平衡权力集中与民主诉求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统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民主集中制与群众监督机制,既强化了党内纪律,又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党员干部以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作风践行初心,能够在深化改革中凝聚共识,抵御风险。

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在新时代的创新实践。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强化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更蕴含深刻的哲学智慧—通过“破立结合”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常态化监督和警示教育相结合,既有效维护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既是对《共产党宣言》“无特殊利益”立场的坚守,也是对毛泽东“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思想的制度回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网编:陈地杰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