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圆桌论坛|因改革而兴:深圳将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2025-07-22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彭澎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周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公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深圳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意见》要求,更好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和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提供范例。

改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深圳如何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如何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南方》杂志邀请专家学者带来改革的一线观察。


彭澎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

《意见》在“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部署。

近年来,深圳发力高校建设,补高等教育短板,集聚了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一批优质高校。深圳还拥有以河套合作区为代表的重大创新合作平台,以及鹏城实验室、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全市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这是深圳“弯道超车”补科研资源的做法,形成各类科研人才的“强磁场”,为源头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接下来,依托这些平台聚焦管理、经费使用、科研项目实施、考核等改革创新进行探索,将进一步打通科技支撑产业发展通道,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深圳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真正以企业牵引,走市场化道路。比如“6个90%”的创新经验,即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出自企业,这说明企业作为深圳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是很突出的。这为深圳进一步优化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作用的有效路径,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深圳将通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在加速产业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有条件也有责任做好示范。

与此同时,《意见》提出“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5年前,《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如今《意见》提出这一新任务,其实是更加注重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跟实体经济相结合,在赋能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上做进一步安排。

比如数据要素方面,5年前市场规模还远不如现在,如何开放、利用、规范数据以及开展数据交易等问题还不突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发展,数据要素的开放和利用瓶颈开始凸显。

当前,深圳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优势明显,算力算法建设走在前列,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也做了大量先行探索。接下来,深圳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可以坚持规划指引、市场导向和“产学研+金融”模式,解决数据要素在市场准入和流通过程中的制度和规则短板,在数据交易、流通、收益分配等机制,以及合规评估认证等方面可以探索出更多的经验,为全国做示范。

深圳能够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发展领域引领全国,离不开技术与金融紧密结合。深圳一方面依托证券市场集聚了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拥有2.5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机构集群和科技型企业集群的互动,发挥了“1+1>2”的叠加效果。这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充分体现,也是深圳继续在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探索出更多经验的基础。

◎《南方》杂志记者/叶石界  温柔  采访整理 

◎本文责编/郭芳

网编:周丽娜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