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高质量党建 大家谈

2025-07-19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陈健鹏

本期主持:陈健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如何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科学化水平?在推动高质量党建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和心得体会?

征稿启事

本刊面向全省党员干部开展《榕树下·高质量党建大家谈》栏目征文活动,每篇千字为宜。

投稿邮箱:mykent@163.com。  

◎本栏责编/蒋玉

改进作风需内外兼修

◎叶翁红

“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今年,党中央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再次向全党宣示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鲜明态度。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笔者认为,党员干部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做深做实“学查改”,进一步强化自身作风建设,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内修党性,要坚定理想信念,使清风正气充盈心间。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倘若“总开关”松动,理想信念的堤坝出现缝隙,外在的规矩要求便如沙滩上的城堡,终将被各种歪风邪气所侵蚀。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在“四风”面前败下阵来,根源就在于党性修养的松懈,理想信念的“压舱石”未能压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向盘”出现偏差。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把强化党性修养作为改进作风的固本培元之举。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化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吃透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

外化于行,要扎紧制度笼子,把纪律规矩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荀子·儒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意思是听、看、思考都不如实际行动重要,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关键作用。作风的改进,最终要落脚于具体行动、体现在日常点滴。党员干部要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严查摆,以刮骨疗伤的决心抓好整改落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进调查研究,常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走一走,摘下“官帽子”、俯下“身子板”,主动了解群众需求和诉求,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回应人民群众期许,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内外兼修,方能久久为功,使优良作风蔚然成风。党性修养是行动自觉的源头活水,制度约束则是行为规范的坚固堤坝。党员干部须时刻谨记,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要将作风建设成效视为检验党性原则、衡量宗旨意识的“试金石”,在每一次履职尽责、每一次服务群众、每一次面对诱惑的选择中,不断擦拭初心、强化担当。

民心向背,常在作风毫厘之间。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让党和人民事业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云浮市郁南县委组织部)

高校“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应遵循四大原则

◎李富国   张冬利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治理面临着管理对象多元化、业务领域交叉化的新挑战。传统的层级式党组织架构已难以完全适应跨学科、跨部门协同治理的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功能型”党组织应运而生,通过创新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为高校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功能型”党组织的运行机制以完成任务为导向,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灵活调配资源、开展活动。笔者认为,高校“功能型”党组织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四大核心原则。

第一,目标导向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高校应围绕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具体需求来组建“功能型”党组织,通过明确特定功能领域的目标和任务,“功能型”党组织才能够有效发挥其核心功能。比如华中农业大学建立的“学术联合型”党支部,就积极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安全等重大战略任务,集中党员骨干组建联合创新攻关团队,完成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充分体现了目标导向原则的实践价值。

第二,协同联动原则。“功能型”党组织与传统党组织需要形成有机整体,避免功能重叠或资源内耗,体现“系统协同”的治理逻辑。高校党组织体系通常包括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等多层级结构,“功能型”党组织作为补充力量,必须嵌入既有体系,实现横向协作与纵向贯通。例如,在科研项目中,临时党支部与院系党总支协同配合,前者聚焦项目推进,后者提供资源支持,形成合力推动工作。这种协同联动不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也为高校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动态调整原则。即组织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形态以保持生命力。由于“功能型”党组织面临的任务和环境可能会不断变化,动态调整原则要求“功能型”党组织在搭建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时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根据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以适应动态变化的工作需求。如清华大学在学生社会实践支队及非全日制研究生集体中积极探索完善临时党支部的建设,努力推进学生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

第四,功能匹配原则。组织的结构设计必须服务于其核心功能,“功能型”党组织的职责与所在单位的任务目标高度一致,有助于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双轮驱动”,这也是“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的实践体现。功能匹配意味着党组织不是独立于业务工作的“附加物”,而是嵌入式地融入高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过程。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点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等活动超越了传统的行政功能,增强了学生的思想认同与集体归属感。

(本文系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课题成果、2024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立项重点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24WT001)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编:陈地杰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