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稳就业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近日,中央和省接连拿出硬招、实招、暖招,千方百计做好稳就业工作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实习生/周青寰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郭芳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是家事,更是国事。
“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7个方面提出19项政策举措。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就业大省,广东接连拿出硬招、实招、暖招,千方百计做好稳就业工作。
就业政策工具箱充足
“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已经作了全面分析和充分预判,做好了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在4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表示,“我们的就业政策工具箱充足,在激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促进劳动者提升技能和就业创业等方面都做了政策储备,将会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
《通知》从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激励企业扩岗吸纳就业等7个方面提出19项政策举措,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稳就业的基本盘。全国超1.8亿户经营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堪称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各行业用工需求增加,就业人数较一季度明显增长。
着眼于惠企稳岗,《通知》就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作出部署,要求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进一步提升贷款便利程度,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力度,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等。《通知》还对企业扩岗吸纳就业进行激励,提出将扩大社会保险补贴范围,加力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广泛吸纳相关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
就业服务事关供需匹配效率和劳动者就业信心。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国县(区)以上普遍成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超过98%的街道、乡镇设立了服务窗口。但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相比,还需继续扩容提质增效。
《通知》要求优化就业服务促进匹配,提出为重点相关企业配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专员、开展就业岗位定向投放活动、完善困难毕业生实名帮扶机制等。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劳动力市场较为活跃,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0%,较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下阶段,要继续用好宏观政策工具箱,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表示。
硬招、实招、暖招护航青年就业
“来广州找工作之前,一直犯愁天天住酒店的开销特别大,没想到广州都为我们想好了,一下子减轻了我很多压力!”近日,来穗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小李,收到了来自广州的贴心“大礼包”。
不久前,广州青年优居·南粤英才驿站公益住房小程序上线,为应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提供最短不少于7天、最长不超过一个月的免费过渡住宿,包括7天、15天和30天三档,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
广州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小程序由数十家穗企积极参与,计划共同筹集包括免租和优惠型房源在内的1万套南粤英才驿站房源。目前,首批2000套房源已上线。
在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对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作出部署,明确广东将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是重中之重。当前正值毕业求职季,如何更好地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近日,广东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25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出10大行动29条具体举措,包括优惠政策支持行动、重点领域扩岗行动、政策岗位快招行动等。
《南方》杂志记者梳理发现,29条具体举措中不少都是“干货”“硬货”。比如,《行动方案》提出优化就业配套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制定实施短期住宿、交通补助、落户补贴等优惠政策。再比如,《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招录,全省提供公务员岗位不少于1.9万个、事业单位岗位不少于5.5万个;发挥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全省国有企业力争全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不少于2万人,其中省属国有企业招用不少于8000人。
青年人才的未来就是广东的未来。拿出诚意满满的就业政策,热情似火的南粤大地,正成为广大热血青年大展拳脚的广阔舞台。
技能照亮前程
就业不易,良才难寻。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2024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等通过验收,正式备案成为广东省首批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面向社会劳动者提供技能评价服务。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开考短短一年来,广东已有9000余人次获得相关等级证书,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无独有偶。6月27日,广东省首批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颁发仪式在广州市举行,101名从业人员通过考试获得证书。
培训技能,适配岗位需求。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9部门印发实施《广东省“技能照亮前程 人才赋能产业”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技能方案》),聚焦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技能方案》明确提出目标:2025—2027年,全省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50万人次以上。
培训行动主要针对哪些领域?《技能方案》提出,实施重点群体技能培训行动、传统产业技能培训行动、新兴产业技能培训行动、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行动、现代服务业技能培训行动、康养照护领域技能培训行动等10项专项培训行动。
2023年以来,广东省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创新开展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推动产业需求、教学培养、人才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建设。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东已遴选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了比亚迪、格力、优必选等一批制造业企业,带动837家企业培养技能劳动者约13万人次、开展技能评价约11万人次。
近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出台《广东省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把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强企落到实处。
《实施办法》完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机制,由“如何建”升级到“如何建好”,要求建立技能生态链培育期制度,实行技能生态链动态调整机制等。
“接下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选取若干条有代表性的技能生态链条,由省级人社部门牵头挂点、省市区人社部门三级联动,主动送政策、送服务,开展重点培育辅导,总结推广典型产教评经验模式,为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网编:陈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