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路径

2025-07-19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罗佳 杨凤艺

爱国主义短视频从形式上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信息传播规律,从情感上具有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的一面,能更有效地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探索

◎罗佳(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杨凤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责编/黄曦   李育蒙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让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革新

近年来,不少爱国主义题材的优质短视频火爆“出圈”,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创新形式。短视频形式缘何能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关键在于其叙事与表现形式上的革新。

首先,爱国主义短视频往往融合了故事化叙述、富有创意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能够有效地传递情感。通过营造“沉浸式”的情境与氛围,让抽象化为具象,以具体可感的故事情节和情感体验,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呈现形式。

其次,爱国主义短视频呈现塑造了严肃主题下的轻松叙事新范式。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多采用庄重严谨的表达风格,虽具深刻性但易与受众产生距离感。而短视频作为深入浅出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其轻松叙事的新范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刻板印象,通过轻松化呈现和爱国主义意涵升华的统一有效提升传播效能。通过精心编排的内容,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与文化价值以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历史事件”“民族精神”和“共同价值观”三大核心要素被巧妙整合,使观众在轻松氛围中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精神追求。

最后,短视频用户群体的年轻化特质,让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更具精准性。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群体,成长于信息化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语境中,对信息获取与交流方式有着天然的敏锐度与适应力。相较于其他群体,他们对爱国主义短视频内容的接受度更高,不仅是被动的内容接收者,更是主动参与的内容创作者。这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使爱国主义短视频成为推进共同情感联结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一媒介,年轻一代能更自然地感知爱国主义核心理念,并从中产生更深刻的情感共鸣。

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拓展

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多以经典文本、历史故事等为核心载体,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传承性;传递方式则以单向传递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在知识普及和价值奠基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媒介形态的革新,以短视频、动画、小型纪录片等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形式,不仅在内容呈现上突破了载体的限制,更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形成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与拓展。

内容呈现的动态化。传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系统性讲座、深度文献研读等夯实理论根基,而短视频等视觉动态形式则以简洁的叙述、生动的图像和音乐,让内容更直观易理解。此外,短视频的紧凑结构有利于集中受众注意力,降低信息过载所带来的认知负担。

传播模式的社交化。作为全媒体时代的原生产物,短视频等形式天然适配社交平台传播,通过多主体互动、即时反馈、情感共鸣等,构建了动态多向的公共交流空间。这种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单向传递的局限,还通过融合多种媒介、促进用户互动、支持个性化学习及算法精准分发,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提供新可能,从而有效提升教育传播效果。

创作结构的多元化。当前,互联网平台上的爱国主义短视频不再局限于官方机构或专业媒体制作,普通用户亦可参与创作。这种多元化生产模式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涵盖从历史故事到当代议题,从个人经历到集体记忆的广泛领域,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鲜活力量。

爱国主义短视频的功能发挥

爱国主义短视频日趋丰富的呈现形式,能够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以知育情”“以事育情”“以情育情”的功能属性。

构建互动性强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增强爱国主义话语的表达说服力。在全媒体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应用方式与传播手段需随科技进步、时代发展来拓展创新。要以图文并茂、音视融合的形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可视化呈现,推动传统教育话语和网络新生话语共生共融,线上教育和线下实践同频共振,推动教育方式从平面化向多层次、立体式转型,以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的育人方法,提升人们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要注重以创新叙事方式传递价值理念,构建平等、和谐、共生的话语权力关系,规避单向灌输可能引发的抵触情绪,以润物无声、浸润人心的方式传达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中需坚守严谨性与时代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坚决抵制“泛娱乐化”倾向,为培养新时代的爱国之才提供坚实的话语支撑与精神滋养。

深入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强爱国主义短视频的文化内聚力。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无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文化遗迹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通过短视频载体,生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价值,有效激发受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强化其对中华文明的内在认同。通过短视频这一窗口,全方位展示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现代成就,用动态的影像语言描绘中国快速发展的壮丽画卷,记录时代发展的铿锵步伐,不仅能增强人们的国家自豪感和自信心,也能够激发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奋斗意识。

利用虚实结合的多元场景空间,展现沉浸式学习的强大内容表现力。随着5G、AI、VR/AR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普及,通过整合多种媒介资源,可构建虚拟与现实交融的学习场景,让观众能够“穿越时空”亲身参与历史事件或现实奋斗场景,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实现的又一创新路径。例如借助VR技术,用户可沉浸式体验长征场景,直观体会红军战士的艰辛与坚毅,强化情感代入感;在视频中设置互动模块,推动观众由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参与,深化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与认知。此外,还可以尝试跨界融合,将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其中,充分汲取红色艺术作品的养分,从而更精准地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

构建多平台协同合作机制,形成全方位覆盖的网络传播矩阵。一方面,主流媒体需加强对优质短视频内容的关注与引导,策划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题活动或系列专题节目;另一方面,要有效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构建社会共建、全民共享的传播生态。

爱国主义短视频形式能够契合新技术传播规律,有效激发个体情感参与,更高效发挥红色资源育人效能,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实践。


网编:陈地杰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