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深入每一处细节!科技全方位重塑十五运会

2025-08-1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影子


从空中到地面,从赛场到后勤,科技的全方位发展与应用不仅提升了赛事的效率与安全性,也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观赛体验,是科技赋能体育办赛的一次生动尝试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实习生/唐瑜泽   发自广州、深圳

◎本文责编/张蓓蕾

火炬点燃前,设计师反复测试火焰在岭南暴雨中的稳定性;一只机器狗正用红外感应引导人群避开拥堵,一位盲人模拟者则在智能导盲犬的带领下穿行于人潮;颁奖台不再设阶梯,而是用“水平台面”欢迎每一位获奖者……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筹办与进行中,科技嵌入赛事的每一处细节,从组织效率到观赛体验,从运动员保障到人文关怀,正重塑这场体育盛会。

8月1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已经进入百日倒计时。在这场体育盛会中,除了竞技运动的热血与拼搏,科技也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小众与大众的桥梁。

科技赋能办赛新方式

8月2日,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在深圳广电大厦举行。前一日,一场横跨粤港澳三地的“百创星河·科艺交响湾区主题展”在大厦前已率先开幕。作为倒计时100天活动的重头戏,这场展览集中展示了前沿科技与艺术设计交汇融合的成果。展区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南方》杂志记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同行进行了深度体验。

展区中一款黑白相间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格外吸睛,这是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研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它已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标准适航证。EH216-S将在十五运会上首次参与实景运营,届时,该机型将承担场馆间点对点的人员运输任务,为赛事打造“空中交通走廊”。

与之同步亮相的,还有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Robotaxi。作为全球极少数实现全无人驾驶常态运营的公司,小马智行将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在广州、深圳等重点区域投放超过百辆Robotaxi,为媒体记者、嘉宾等提供便捷高效的智能接驳服务。乘客还能体验“一键叫车”,获得未来感十足的自动驾驶出行体验。

正如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关健泳所言:“如果没有科技介入,很多环节将不得不依赖人力完成,不仅效率低下,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届赛事在交通组织中,通过科技手段不断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目标。

在场馆运行方面,智能装备同样大显身手。千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市场经理李小萌为记者演示了巡逻机器狗产品。她介绍道:“巡逻机器狗可以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比如说出入口或者安检口,进行人员的引导疏散,利用人脸识别功能统计人流量并分析,进行智能路径规划,然后用语音播报来引导人群,避免出入口拥堵。”

科技还大幅提升了赛事的转播体验。作为十五运会官方合作伙伴,中国联通将提供高科技的服务。如能对拍摄主体进行360度全景拍摄的“子弹时间”,让观众可实时自由视角360度观看精彩瞬间。而智能赛事助手,深度集成于赛事指挥系统,为大型赛事组织者提供智能化支持,提升效率、保障应急、优化决策、简化操作。

从空中到地面,从赛场到后勤,科技的全方位发展与应用不仅提升了赛事的效率与安全性,也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观赛体验,是科技赋能体育办赛的一次生动尝试。

火炬“绽放”科技含量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上,牡丹花样的小车绽放开,其中的火炬惊艳亮相。这一晚,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礼服、颁奖音乐等重磅发布。

“我们找到会徽的设计专家刘平云教授,一起去想能不能用一种系统化的设计思维来表达我们这次火炬。设计之间加强关联性,会徽关键词是‘绽放’,那么火炬也是绽放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设计团队主要负责人、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工业设计总监何也表示,“系统化”是本次火炬设计的重点,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整体设计形成较为连贯的视觉效果。

火炬采用倒三角立体设计,呼应“绽放”的主题,同时展现出运动员的挺拔身姿、传递出向上的力量感。顶部设计为礼花绽放的形态,采用三瓣花瓣设计,代表粤港澳三地的紫荆花、木棉花和莲花;底部为牡丹花,象征祖国,寓意在祖国的托举下实现腾飞。

科技是火炬文化表意的重要承载基础。在火炬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科技的力量贯穿始终。

为确保火炬外观的精美和结构的稳定性,主体采用了铝合金材质。关于制造工艺上的技术应用,何也告诉记者:“传统那种压铸或者悬压的工艺,达不到外观上的要求,所以最后选定了金属3D打印。但金属3D打印表面会有熔接痕,所以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解决了火炬表面光洁度的问题,让质感达到消费级产品的水平。”

火炬设计团队选定采用不锈钢3D打印工艺,解决了高温环境下火炬易烧黑的材料难题。火炬的表面还采用高温漆技术,保证在燃烧过程中不会出现积碳,让火炬在使用后依然保持光亮如新。

火炬“薪火”不仅是传递火焰的工具,更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场上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象征。科技将使火炬“薪火”成为这场盛会中高辨识度的重要符号。

从“无障碍”设计到“共融”理念

在残特奥会现场,技术不仅是辅助工具,更体现着对人平等的理解与尊重。广东作为东道主,正以“无障碍”为办赛核心,从硬件设施到服务机制,构建起一座“看不见”的技术赛场。

在场馆硬件设施上,每一个比赛场馆都实行“一馆一策”,制定无障碍施工方案。场馆内合理规划运动员专属通行流线,并设置了无障碍席位等爱心席位;同时,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洗手间、低位服务台等全部实现了标准化配置。例如,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作为重点场馆之一,其引入的无障碍电梯增设了脚踢式呼梯按钮和低位操控面板,方便轮椅使用者操作。此外,广州体育馆设立了3D视觉闸机、AR导航和无障碍智能服务桩,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加便捷的入场方式,提升残障人士的观赛体验。

在领奖环节,本届残特奥会创新性设置了无障碍颁奖台。相较传统台阶式设计,这一次采用“水平台面+立体标识”,并在台面嵌入立体触感标识,避免通行障碍。颁奖现场将配备专业引导员团队,从候场指引到登台礼仪,全程全面提供“隐形而贴心”的支持,让运动员更安全、自信、无后顾之忧地接过属于自己的荣誉。

广东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邱招贤表示:“本届残特奥会始终将人文关怀贯穿筹备工作全过程,以无障碍为核心,让专业赛事与人性温度同频共振,实现无障碍同行,零障碍共融。”

记者在实地体验中,感受到科技为弱势群体提供的“光明通道”。例如,智能导盲犬有着牵引感应、自动避障、声纹识别等功能。通过声纹,导盲犬可以精准识别主人的指令,同时自带的AI大模型可以提供生活上的资讯,包括情感支持。“技术让视障者能够更自由地走在阳光下,走进生活之中。”广州小蒜科技联合创始人臧厉娜感慨道。

此外,残特奥会还推出了辅助残疾人实现站立行走的外骨骼助行机器人,能在各种地形下稳定行驶的智能轮椅,快速缓解疲劳恢复体力的AI按摩仪……随着这些承载着技术的辅助产品的出现和普及,广阔天地对残障人士而言将不再是遥远的剪影,而会成为更加具象易感的生活日常。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表示:“粤港澳三地非常重视科技创新,科技研发和转化能力突出。在十五运会中,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充分展现高科技与体育盛事的深度融合。”

科技,不再只是冰冷设备,更是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是体育精神的延展与生活方式的焕新。广东企业高科技应用在这场赛事中的集体亮相,不仅是“高光时刻”,更是未来生活方式的样板。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