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2025-08-1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黄曦 李育蒙

◎《南方》杂志编辑部

◎本文责编/蒋玉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为充分用好新技术手段,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反映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和工作部署中,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着力点,是反映体现我们党性质、立场、宗旨的根本大事,应当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自觉遵循的一项基本政治要求。

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民情、民声、民智,一头连着万家灯火和民生幸福,一头连着新时代中国最生动、最鲜活的发展实践。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深察民情、细听民声、广汇民智,不仅是一项政治要求,更是一种科学方法。特别是在当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全民普及的条件下,积极用好这个民情民声的“发声筒”、民意民智的“放大器”,能让最基层的声音和诉求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使得“十五五”规划编制真正成为求真务实、凝聚共识、科学决策的过程。

深察民情,就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十五五”规划事关国计民生,必须植根于国情实际,立足于群众需求,绝不能成为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更不能成为闭门造车的产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编制“十五五”规划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带着脑袋沉下去,让基层实践浮上来,看实景、察实情、得良策。在扎实的民情调研基础上,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分析真正的民生热点痛点难点,让“十五五”规划前瞻性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诉求。

细听民声,就要真正听得进群众呼声。民声连着民心,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执政者的期待。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要以开门纳谏、集思广益的方式,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群众参与平台,用好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收集渠道,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结合实际积极建言献策。特别是要始终抱持“闻过则喜”的胸襟包容不同声音,听最真实的民声,得最真诚的民心,让规划编制真正成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过程,真正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广汇民智,就要真正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规划编制的“金钥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改革发展的实践者,人民群众中孕育的创新探索,往往藏着破解难题的钥匙。各级党委政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以“择善而从”的智慧汲取各方建议,切实将合理可行的建议内容转化为规划的具体条文,要把那些真正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政策举措,那些真正切合群众需求的好点子、好意见凝结为规划内容。要注重科学分析,分清主次轻重,让事关全局和整体的声音唱主调,以关键性、趋势性的意见建议作主轴,兼顾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利益,确保形成顺民意、得民心、可落地的科学蓝图,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深察民情、细听民声、广汇民智最终要落实到为民造福上。全省上下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时,要立足省情,注重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注重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以民意征集不走过场、规划落地能见实效的高质量发展规划,更好地引领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