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岗坡
全长5200米,132个跨拱,建成44年来,每年将相当于28个杭州西湖的水,从泷江河、太平河引入金银河水库,至今为周边5.92万亩农田和60万人口供水。这个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靠人工建设起来的精巧工程,至今零渗漏、零大修,槽水奔涌、不舍昼夜。
位于云浮市罗定的长岗坡渡槽,就是这样一座活着的、流动的丰碑。
回看峥嵘岁月:缺钱缺物资,就以计算尺和算盘进行精密计算,引入中国传统的肋拱设计;没有起重机和传送带,干部群众以脊梁为支架,用肩挑人扛接力运输;万人大会战有条不紊地配合,以严丝合缝的石砌工艺筑起槽墩和槽身,完成无间断的高空浇筑混凝土……
长岗坡渡槽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为民、担当、实干、廉洁”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是党群干群同心同德、善作善成的生动实践,是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的典型案例。
观照当下,长岗坡的水脉不息。槽水浇灌出来的良田,让“十年九旱”的罗定蝶变为“岭南粮仓”,当地打造“红色旅游+生态农业”融合链,让红色资源变“富民资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村容旧貌换新装……
昔日“万人大会战”引天河,今朝精神文明建设绘新篇。
近期,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在全社会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精神气象;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推动形成精神文明建设众人拾柴、热火朝天的良好氛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岗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广东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最大短板,需要继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扬长岗坡工作作风,一件一件把广东的事办好办成。
长岗坡工作作风也在这样的传承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穿越时空的接力,展现出历久弥新的力量。(文/杨洋)
网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