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以画卷绘答卷

2022-08-08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李育蒙

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果环保不过关,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让两者相向而行,广东蹚出一条新路

◎《南方》杂志记者/李育蒙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林若川

从周文王颁布《伐崇令》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令”,到《旧唐书》记载划有禁伐区或禁猎区成为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从先秦时期设置“虞衡”部门专职环保工作,到宋朝设立“街道司”来管理城市环境卫生;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直非常看重环境的保护。

从“两山论”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执政使命所在。

南粤大地的山山水水,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三次来粤视察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推进美丽广东建设、实现更可持续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广东牢记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纳入“1+1+9”工作部署统筹推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巨大变化。全省空气质量提升、土壤风险可控,山川河流、蓝天绿地上演了一场“变形记”,充分彰显新时代的葱茏底色、勃勃生机。

环境就是民生

8月的广东,艳阳高照,蓝天白云映照着青山秀水。在练江出海口,微凉的海风从海门湾吹来,入江的溪流里,鱼儿在清水里嬉戏。很难想象,曾经这里遍布着水葫芦,黑臭水体让人触目惊心。

练江从“墨汁河”到“生态河”的华丽转变,是广东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缩影。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练江所呈现出的水清岸洁、水鸟盘旋的景象,满足了群众对“水清岸绿”的向往,对“岭南水韵”的期待,成为提升民生福祉的美丽注脚。

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必须要下大力气治理好、守护好。环境治理好,群众就多了一份踏实,添了一份幸福感。近年来,广东着力把解决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把治理好环境当作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以守护好一草一木、万水千山,来让群众多一份踏实,添一份幸福感,以环境更优促成生活更美。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广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和改善幅度近年来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先行,连续7年全面达标,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3%;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改善,原有9个劣V类国考断面全部消劣,5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成立,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广东呈现出生态高颜值。

美好环境带来更美好生活,广东以民生实事为牵引,稳步推进环境治理见实见效。通过保障“水缸子”安全,将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全省民生实事任务中,饮用水源水质连续数年100%达标;通过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广东蓝”以超高出镜率成为人民群众身边看得见的幸福感;通过美丽碧道建设,以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名片来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和公共休闲空间的需要;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玩得顺心,广东正以生态高颜值促成民生高福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再次对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做出部署要求。如今的广东,正在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上,体现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上,体现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东新画卷上。

出招就是实招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事关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是一场不能输、输不起的硬仗、持久战。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在发展领先一步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旧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的挑战。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面对艰巨任务,广东以“善谋实干”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既补历史欠账更谋长远发展,通过出实招打好生态保护持久战,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漫步在珠海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将水清岸绿的前山河映衬得格外美丽。从黑臭水体到颜值提升,得益于珠海市全面推动河湖长制落实落地。2017年以来广东省积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建设,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体系实现全覆盖,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升级转变,实现了全省河湖面貌的历史性好转。

五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生态领域累计投入近7500亿元,以高标准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因地制宜地推动一批“老大难”问题取得重大突破。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补欠账更要谋长远,推动环境治理常态化、制度化。近年来,广东通过将信访工作与环保整体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环境信访能力;通过大力推行种植绿肥、酸化耕地土壤改良等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通过全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功能;通过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创建,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通过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研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碳排放权跨境交易机制。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突出问题导向,广东以走在前列的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立足继续打硬仗、涉险滩、啃硬骨头,在防范化解环保领域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构筑起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为主体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风景就是前景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亦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相统一、当代发展与永续发展相统一。

暑期的韶关丹霞山,生机盎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师生进行研学夏令营;深圳茅洲河沿岸,旧工业物流园变身为科技与生态互融的主题公园,通过治水释放的土地价值跃然而出;东莞华阳湖湿地公园,昔日黑臭的“龙须沟”随着环境改善、产业升级,优美水乡吸引多个科技重大项目落户周边;汕头南澳岛青澳湾,湾美、坡缓、水清、沙白的碧海银滩正在转化为“真金白银”。

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果环保不过关,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让两者相向而行,广东蹚出一条新路。种好“风景”,换来“钱景”和“前景”,生态环境正成为南粤大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通过深挖环境“富矿”,端正生态“饭碗”,广东正努力把风景变成发展的前景,通过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让“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鸟瞰南粤大地,“抒情写诗”的地方越来越多,美丽中国的愿景越来越明。努力干好涉及环保的每一件小事,广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交出“高分答卷”的广东,必将在南粤山水间绘就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