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学史力行,用心解题

2021-12-1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陈健鹏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张蓓蕾

历史是鉴往知来最好的教科书。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党史、铭记党史,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今年2月以来,在全党范围内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补齐补强民生短板弱项,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改革政务服务,持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基层善治,增强群众安全感……

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各级党员干部把对党史学习的感悟转化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聚焦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在广东大地掀起学史力行、用心解题的生动实践。

解群众燃眉之急,办群众所急之事

今年春节前,广东民声热线接到一位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投诉,通过主持人依法依规进行在线协商,节目结束一分钟,投诉人便收到了被拖欠许久的工资。

广东民声热线是广东省直机关工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载体,通过推动省直或者中直驻粤单位上线节目,回应民生关切。截至今年10月,已收到集中在工资拖欠、教育培训、网购消费、疫情防控等热点民生领域的投诉、咨询、报料1.7万多件,现场办结率达到95.6%。

这是今年以来,广东各地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群众的实事往往是急事,常常是群众的燃眉之急。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这就要求各地党员干部在化解民生急事上能够迅速作为。

疫情防控是当务之急—在启动新冠疫苗大规模人群接种工作后,广东各地不断改善便民措施,把疫苗接种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同时保障疫苗按时按量供应,确保接种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灾害防治迫在眉睫—广东是典型的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区,台风、暴雨等不良天气频发,特别是在粤东西北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生命工程”,各地各部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帮助群众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各地创新形式努力实现全链条、全覆盖监管,韶关、茂名等地开展“阳光查餐厅”行动,执法人员到餐饮、食品经营单位突击检查,并通过媒体直播曝光问题,迅速跟进、解决问题。

群众的医疗健康关系重大—省卫健委推广“互联网+医疗”化解贫困山区看病难问题,深圳构建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肇庆筑牢医疗保障网……

解群众燃眉之急,办群众所急之事。广东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担当作为践初心,用心为民解难题

敢于向问题叫板,才能赢得群众叫好。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提出,“要敢担当、勇作为,在着力破解‘硬骨头’问题上下功夫”。

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这些“硬骨头”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实不实,直接关系“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进展和成效。

推动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问题,就是这样一块“硬骨头”,需要协调方方面面,更需要群众大力支持。广东印发《广东省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方案》,明确2021年年底基本完成剩余525万农村人口的集中供水任务,实现我省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让6870万农村居民全部喝上放心水。

“一老一小”是最大的民生,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广东充分瞄准满足“一老一小”需求,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支持政策。

为满足困难长者“就近养老”的愿望,广州全面铺开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工作,不仅为长者进行适老化入户改造,还安装智能设备全天候监测老人安全;云浮把农村地区作为养老服务提升的重点,加快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广东还修订了《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明确要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建立健全托育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

回应各界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期盼,广东聚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公办优质学位供给,着力解决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为解决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的头疼事,全省从今秋开始推行课后服务,全面覆盖义务教育和有需求学生。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广东近年推动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抓手。广东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继续擦亮这三项工程的金字招牌,今年计划新增培训100万人次……

担当作为践初心。广东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挑“最沉重的担子”,在勇毅笃行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着眼长远谋发展,幸福日子有盼头

河源市连平县溪山镇的群众最近发现,镇里面变化很大,多个村里村庄巷道正在实施硬底化工程,村道也准备拓宽。驻连平县溪山镇帮扶工作队刚到不久,就马不停蹄地调研、推进工作。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省的“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广大农民群众更加关心如何加快发展、进一步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广东历史性、创造性地提出建立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将原来的脱贫攻坚转变为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派出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金融助理”等成员组成的1000支总计7000多人的驻镇帮扶工作队,奔走于广东各个乡镇,多措并举帮助守牢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全力以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广东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革命老区遍布全省各地。做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文章,让革命老区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8月,广东印发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省财政5年再新增安排210亿元,专门用于人民群众“喝好水、走好路、读好书”等5项实事,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广东还通过产业共建,鼓励革命老区发展优势产业;同时,切实加大对老区苏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保障力度,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项目建设。

广东坚持便民利民导向,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行政审批便利化、行政执法标准化、政务服务数字化,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力求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次跑、来回跑等问题。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广东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持续提升基层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能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截至今年10月,广州建成综合网格党支部2万多个,打通了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着眼长远谋发展,幸福日子有盼头。广东着力把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举措转化为制度性成果,持续完善“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建立相关规章制度100余项,努力使办实事效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   

截至10月底,140项省重点民生项目如期推进,各地市和省直单位577项重点民生项目已完成229项,266项完成进度超80%,其余项目也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