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以更加开放的平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2-09-06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陈鸿宇

深圳前海滨海城市风光

深圳前海滨海城市风光

在资源配置和流转领域,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只有更开放,政策才能更有效果

◎陈鸿宇(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原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南方》杂志记者/许俊仟 采访整理

◎本文责编/林若川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2019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了横琴、前海、南沙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如今这三个地方都有了专属的建设方案,政策支持力度上了新台阶。在三个平台的支撑下,粤港澳三地的深度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三个平台使命一致

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在去年已经落地,今年《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也出台实施。从三个平台的功能定位看,三个平台都要按照国际经贸规则办事,携手港澳打造高水平对外门户,在科技创新、公共资源及规则衔接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横琴、前海和南沙的重大使命,就是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横琴、前海主要促进粤澳、粤港全面合作。建设“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可以看出,横琴在管理机构、管理机制的构筑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央促进粤澳深度合作、保持澳门繁荣稳定的决心;前海则始终以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己任,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与香港的紧密合作,在与香港金融合作和法律规则衔接上创造了不少范例。横琴、前海已经成为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样板。

南沙串联粤港澳。2022年6月,《南沙方案》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将南沙打造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外开放高地。与前海、横琴相比,《南沙方案》双向开放的窗口更大,与港澳深度合作的内容更为丰富多样,不仅要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创造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南沙这个平台,探索广东与港澳广泛协同合作的机制、路径和突破口,以推动整个大湾区更充分地面向世界,融入国家“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南沙方案》对南沙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横琴、前海都有“双15%”的税收优惠政策,《南沙方案》提出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即港澳居民在南沙工作,可享受15%的个税税率。这样就使得南沙一定程度上“拉平”了对港澳吸引力的“差距”。

从目前情况来看,粤港澳产业块联动发展的格局还存在提升空间。从大湾区整体看,珠江口两岸发展不平衡,“东强西弱中空”,粤港澳之间、珠三角内地九市间的融合度还有待提升。南沙处于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核心位置,它既连着“东”又连着“西”,是广州向南、向海发展的主战场。因此,广州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贯彻落实《南沙方案》,南沙不仅是广州的,还应是“黄金内湾”的南沙、港澳的南沙和大湾区的南沙。要努力吸引周边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的资源,一起将南沙建设成为各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桥梁。

打造机制衔接高地

近日,深圳迎来首批21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21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获颁执业证,即将在深圳开启法律服务。在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方面,三大平台的步伐正在加快。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领域规则衔接和制度对接。由于粤港澳三地之间存在不同法律体系、治理结构和利益诉求,政府运作机制、市场运行机制、社会治理机制也相应存在差异。因此,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需要中央政府和粤港澳三地联动,有针对性地清理、调整、优化各自的法律、规章和制度,扫清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障碍。

港澳律师等专业人士在内地执业就职,涉及的是人才等要素流动的问题。只有在人才规则和机制上更好地衔接跟对接,人才才能“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现在,港澳居民可以在内地考公务员,实现了很多便利,但吸引更多港澳专业人才到内地就业创业的力度还有待提升。如资格互认的范围还较窄较难,子女教育、家属就业、住房、社保等方面的规则衔接还有不少障碍。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这一步做好了,要素在大湾区内顺畅流动才不成问题。进一步推动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首先是要形成共识,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筑三大平台、推进粤港澳三地深度合作的战略意图,把建设大湾区、协同港澳发展放在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去领会。

其次是把握机会。三大平台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方向,是国际通用的贸易规则跟运行机制。三个工作方案的实质,就是国家授权三个平台在按照国际规则和运行机制上可以先行先试,多做试点,多做示范,创造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所以,三大平台要把握好整个“窗口期”,针对目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体制机制上的“短板”,积极争取政策,使制度变革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

再次要做好统筹。要尽快形成整体的实施方案,选准工作“抓手”。要进一步完善粤港合作的分领域分层协调机制,交流深化合作的思路、对象和经验。比方在南沙的示范区,如果试点让香港所允许的国际药品进口和使用流通,让香港的医务人员拿着香港水平的工资来完成香港水平的医疗服务等,那么南沙的医疗、教育水平将上一个更高的档次。

持续推进环境优化

横琴、前海、南沙三个平台并不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三个平台应该加强联动。比如,南沙企业可以参与横琴的建设,推进澳门产业多元化,也可以跟深圳共同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建设。总之,在资源配置和流转领域,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只有更开放,政策才能更有效果。

三地联动,一要交通先行。近年来,大湾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虎门大桥、南沙大桥让珠江东西两岸联系更加紧密,但东西两岸之间的交通网络还在建设中,“黄金内湾”现在的交通状况还不是很理想,必须进一步统筹谋划,加快更多的跨江、高速、高铁和内河通道的建设。

二是产业为基。三大平台,特别是南沙,要实实在在地做实业,做制造业。要将平台真正做成国际国内产业链、创新链聚合的枢纽。

三是优化环境。重点优化各平台的营商环境、政务环境、人居环境、生态环境,通过环境的持续优化,为港澳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更理想的空间和更优质的综合环境。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