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惠民之州”焕发岭东名郡时尚魅力

2022-08-08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许俊仟

惠州全力推进滨海旅游提升。

惠州全力推进滨海旅游提升。

惠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10年保持在5%以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调结构、扩内需、稳就业、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方》杂志记者/许俊仟 通讯员/黄静 发自惠州

◎本文责编/林若川

惠州东坡文化园区成为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夜色惠精彩”品牌活动拉动“夜经济”,“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圈让人们尽享文化大餐……近年来,惠州文化惠民之“网”越织越密,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成果正切实转化为父老乡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千年西湖”“千年府城”“千年东坡”文化在这里共融共生。

如今,惠州正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打造文旅消费新引擎,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焕发岭东名郡时尚魅力,为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做强文化产业

8月2日,在微信群看到惠州将发放消费券的通知后,家住惠城的黄女士早早订好了闹钟抢券。次日,惠州向市民发放500万元文旅体专项消费券,可用于景区、旅行社、酒店、民宿、惠州手信旗舰店等多个线下文旅体行业消费。事实上,惠州已经连续两年开展文旅消费券惠民活动,投放惠民消费补贴,全力助力全市酒店、民宿住宿、文创手信等市场复苏。

近年来,惠州市场主体及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目前,惠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约3.92万家。2018—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27亿元、228亿元、230.82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5.67%、5.47%、5.39%,连续10年保持在5%以上。“惠州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惠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调结构、扩内需、稳就业、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越夜越美丽!”时值盛夏,记者来到位于惠州惠城的历史文化街区水东街,只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成群的游客在霓虹璀璨的街区合影留念,街头大排档飘香四溢,一位难求。

水东街是惠州打造活动品牌刺激消费的生动写照。通过举办野岛市墟文化生活周、水东街市“越夜越精彩·行旅惠州”城市旅游活动、33号青年公路街区青年文化嘉年华等,惠州让广大市民游客在夜色中感受“醉岭南、醉苏轼、醉乡愁”的魅力惠州,助推夜间经济消费显著提升。2022年7月,水东街被列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公示名单。

同时,惠州还积极培育新兴消费,搭建文旅体交流和经贸平台,有效提升惠州文旅知名度,为文旅体企业拓展业务提供更多窗口和机会。

讲好东坡故事

“不至西湖,不到东坡祠,枉来惠州。今日份打卡。”今年5月,深圳游客田先生拍了自己游览惠州的照片并附文如是说。

苏东坡在《自题金山画像》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垂暮之年的苏东坡来到惠州,虽然寓居时间只有短短两年多,但仍为百姓谋福利,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在东坡祠景区内都可听到、看到、感受到。

惠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度挖掘东坡寓惠文化。保护和传承东坡寓惠文化遗产,讲好东坡故事,惠州倾心倾力。先是投入约2.3亿元重修东坡祠,建设了总用地面积3.36万平方米的惠州东坡文化园区,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东坡文学创作,如编辑东坡寓惠文集,创作东坡文化舞台剧、电视剧、广东汉剧小戏。翻开《苏轼与惠州》《苏东坡寓惠探幽》《东坡寓惠诗文选注》等众多文集,记者仿佛再次看到了苏东坡在惠期间的创作与生活历程。

千年前,人们普遍认为惠州荒僻野蛮,有着湿瘴之气,不适宜居住。然而,苏东坡在给老朋友陈慥的信里写道:“到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苏东坡不仅为惠州风物正名,寓惠期间更留下了很多美食佳句和饮食故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诗句更是脍炙人口。

活用推广东坡美食资源宝库,惠州在今年5月发起了2022年惠州东坡宴征集评选大赛,计划推出10道最有惠州特色味道的“东坡菜”,结合文旅主题餐厅的打造,推出一桌岭南风味的“东坡宴”,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吃货”报名参加。

多年来,惠州致力于东坡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积极推动东坡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旅游业的开发,惠州东坡文化的挖掘和发扬有了更多的形式和内涵。如今,东坡文化游、研学游已蔚然成风。“苏东坡”这三个字已经衍化为一种地方人文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惠州也已成为一座极具东坡印记的“东坡文化名城”。

赓续红色文化

踏进惠州惠东北部山区莲花山脉深处的高潭镇,只见“高山极尽千里目,潭深融汇百溪水”。这里毗邻海丰县与紫金县,距惠州市区134公里,被誉为“东江红都”。1927年11月,中国首批区级苏维埃政权之一——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在此诞生。漫步镇内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道路两旁骑楼造型独特,马灯和红旗营造出浓郁的红色氛围。

耿耿丹心照日月,悠悠青史铸丰碑。惠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文物和革命历史遗产,涌现出廖仲恺、邓演达、叶挺、高恬波、曾生等革命先辈,成为惠州珍贵的历史资源、精神财富和历史遗产,为惠州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将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保护好、活起来、传下去”,惠州以修建修缮重点项目、创作红色文艺精品、发展红色旅游等方式多措并举开展系列保护和利用工作,努力让穿越时空的革命文物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近年来,惠州保护修缮了邓仲元旧居、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黄星南故居、东湖旅店等十余处革命文物。日前,惠州向省文旅厅推荐了申报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的名单。惠州还不断打造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新品牌,建成了叶挺将军纪念园、邓演达纪念园、廖承志生平陈列室和东江纵队纪念馆,成为惠州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文化场所。

不仅如此,惠州还进一步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精品工程。以高潭为例,惠州对当地15处文物资源进行了修缮或维护,整治提升全镇环境,征集、仿制了400多件(套)文物,建成了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

如今,高潭的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正蓬勃发展,“东江红都”更加闪耀。此外,惠州还投入2000多万元,收购、修缮、布展了东湖旅店,辟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展示一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陈列馆开馆后,迅速成为惠州红色教育最热打卡点,以“全省唯一”的身份、“全国第一”的成绩,获评“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之首。

创新文化惠民

走在惠州的大街小巷,人们不由得感叹,这座城市越来越有自己的味道——颇具创意的城市书房、精致典雅的文创商店、古色古香的历史街巷、设计感满满的文创园区……这些散布于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了“家门口”的艺术服务。

“过去,公共文化服务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我们着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惠州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钟亮说。

近年来,惠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坚持“小切口大变化”,时刻关注民众需求,及时回应民生关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打造“惠民之州”,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不断满足群众对高效、便捷文化生活的向往。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和“城乡15分钟健身圈”陆续推出,“圈”出群众幸福感。全市73个镇级综合文化站通过广东省文旅厅评估定级,建成1274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个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文化馆,5个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

“有了好的设施,还要有丰富的活动。”钟亮说,通过开展百场文化惠民活动,百场“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戏曲进农村”等系列活动,全民阅读热度升温,市县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

接下来,惠州将加快推进慈云图书馆、惠州市文化馆的场馆升级改造工作和“粤书吧”和“两中心”融合示范点建设,面向全市开展“寻找最美文化生活合伙人”2022年惠州市“惠享文化空间”评选活动,组织完成“2022年度向基层配送展览演出活动”“送戏下乡”100场、“文化惠民大讲堂”20场、戏曲进农村进校园活动60场、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惠民活动,组织线上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市民健身提供便利。钟亮透露,惠州462所学校的1000多个运动场将被纳入“惠州群体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让这些体育场地在寒暑假和周末“热”起来。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