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高质量发展“加减法”

2023-02-2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许俊仟

打开眼界、更新思维,拿出走在前列的精气神,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南方》杂志记者/许俊仟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林若川

圆桌嘉宾:

李勇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晖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

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广东人民收获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形成了反映时代风貌的精气神,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滋养。时至今日,这种精气神依然是新时代广东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踏上新征程,广东如何拿出走在前列的精气神,强化当好示范的历史主动?需要“加”哪些精神、怎样“减”躺平?围绕这些问题,《南方》杂志记者邀请两位专家进行畅谈。

“减”思维定势,以创新加动力

《南方》杂志:新时代广东通过创新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科技转化方面如何振奋精气神、担当新作为?

李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广东5年来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正成长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目前,广东在量的积累上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质的突破上还处在酝酿期,需要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培育更多发展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增长极与动力源。

向创新要发展,首先要以思维革命为先导,打开眼界、更新思维,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一是突破自循环模式,全面打通创新链路,推动科技创新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全过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剔除内卷化思维,矢志推进开放创新,深化省内外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作为一名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把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并推向市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这个梦想的推动下,2017年6月,我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研究员和团队的几名骨干共同创办了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云图”),致力于无人机组网遥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

从科研人员转型创业,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背水一战的决心。正是凭着这份勇气与决心,2021年3月我辞去省科学院地理所副所长等行政职务,专心谋划中科云图发展,如今中科云图已成为广州市“未来独角兽”企业,在电网行业无人机自动化巡检占有率中排名全国第一。这其中,离不开服务国家需要创新、转变创新思维、形成市场思维和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研和创业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不同的是,企业创新必须要脚踏实地、面向应用、面向市场。量产是企业创新的最终目标,量产的核心是成本和质量,质量创造品牌,重视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至关重要。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受到省科学院以市场化思路建设技术育成孵化体系启发,在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全程指导和帮助下,遵循“利益捆绑、利益共享”,大胆探索出科学家“专利技术+现金”、产研院“专业服务+投资”、社会资源(资本)导入的孵化模式,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粤港澳大湾区的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已成为国家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和占领新经济制高点的重要基地。我们还要继续在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在省科学院的战略部署下,不断探索并总结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人员创业的经验;二是充分利用好省科学院的产业创新创业平台资源,通过“投资+孵化”“学科+产业”模式,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三是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成功后还要反哺科研,形成良性循环,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转发展观念,撬动绿色经济

《南方》杂志:从春天出发,广东吹响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新形势下,农业环境工作者如何锐意进取,为广东增绿添美?

刘晖: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将其列入“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部分,体现了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政策方针,强调了科技支撑对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今年广东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生态环境方面围绕啃硬骨头、抓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广东天更蓝、水更绿、山更美,让绿色低碳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这几年,广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在绿色发展道路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保护生态环境非一朝一夕之功,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引领,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种精神源于对生态环境深深热爱、对美好未来无限憧憬的生态情怀。

新发展阶段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刻理解和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要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打开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

近年来,“双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农业发力碳达峰、碳中和,空间广阔。以畜禽业为例,主要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降碳减污,通过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可让畜禽行业从高污染行业逐步转变为双碳示范项目。

同时,围绕农业的绿色发展,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农业产业体系,以实施减污降碳、碳汇提升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建立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构建政策保障机制,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美广东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为推动广东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绿美广东提供坚实支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当生态文明成为行为自觉,生命力就会源源不绝。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入学习贯彻、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我们更加自觉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局中去考量,投身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