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广东红旗渠”,原来这么美!

2022-01-24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卢志科 唐勇军 陈俪丹


在广东省云浮罗定市,有一条被誉为“广东红旗渠”的“人工天河”——长岗坡渡槽,它是罗定人民用智慧与汗水创造的水利工程奇迹,见证着泷州大地上的山乡巨变

◎《南方》杂志记者/卢志科 唐勇军   实习生/陈俪丹   发自云浮

◎本文责编/刘树强   陈海燕

在大山之间的罗定盆地上,有一条凌空飞架的“人工天河”,绵延数里,奔流的清水惠泽着这片生机盎然的大地。这是人与自然搏斗最华丽的产物,见证着一段艰苦创业的燃情岁月;这是一个关于开拓奋斗的故事,40多年前,一曲壮歌在这里唱响……

历史上的罗定,十年九旱,地瘠民贫,人民饱受饥荒的困苦。罗定,也有了“饿定”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罗定发动群众兴修水利,以“引蓄结合,长藤结瓜”的方式,解决了罗定大部分农田用水问题。但是,中部地区缺水仍十分严重。

1975年,当年的罗定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决定建设渡槽,引太平河、罗镜河的河水济金银湖。1976年,一支由施工员、技术员、党员干部、青年突击队等组成的劳动大军,以“万人大会战”之势,揭开一场改变命运的战斗。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老一辈建设者自带干粮,吃住在工地,一锹一镐,开山伐木,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贯通了这条生命源泉。

1981年1月,长岗坡渡槽竣工通水,清澈的河水涌入久旱龟裂的泷州大地,8万多亩荒地变成了良田。水,滋养了一方沃土。罗定也成为著名的稻米之乡,年产20多万吨优质稻米,远销全国。在后续的40多年时间里,长岗坡渡槽依旧保存完好,滚滚河水奔流不息。

随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吹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开始进驻这片红色热土,为乡村发展续写着新篇章。长岗坡渡槽,正迎来新生。

山乡巨变,如今的长岗坡渡槽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被纳入云浮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栉风沐雨四十余载,长岗坡渡槽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被评为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成为罗定人民不可磨灭的奋斗记忆。

时代奔涌向前,“广东红旗渠”的故事历久弥新。它是广东水利史上的伟大奇迹,更是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写照,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勇前进。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