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紧抓扩容发展战略机遇,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

2022-01-24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林先扬

前海自贸区与合作区的“双区功能”,有助于有形空间的增加与无形空间的延展。

前海自贸区与合作区的“双区功能”,有助于有形空间的增加与无形空间的延展。

前海地域面积达到120.56平方公里,为城市与产业进一步转型与升级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新空间,但也面临着现代产业能级不强、香港与前海多元合作不深、职住失衡、空间载体利用率较低、土地成本较高、与周边联系不足等问题挑战,需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渐进式破解系列问题,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林先扬(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教授、副主任、博士,曾在前海管理局组织人事部锻炼一年)

◎本文责编/刘艳辉

前海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下设立的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平台,经过11年开发开放,吸引集聚了大量的产业与人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建设前海等重大合作平台已经成为推动港澳与内地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级战略引擎的重要抓手。

随着去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落地,前海地域面积达到120.56平方公里,为城市与产业进一步转型与升级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新空间,但也面临着现代产业能级不强、香港与前海多元合作不深、职住失衡、空间载体利用率较低、土地成本较高、与周边联系不足等问题挑战,需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渐进式破解系列问题,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进一步加快推动深度合作规则标准的融合与认同

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促进粤港深度合作,扎实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案》也提出前海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前海重大使命就在于为香港拓展发展空间,注入新动能,保持香港长期持续稳定与繁荣发展。随着香港产业、人才、管理与资金等进入前海,在工作创业上,加强对香港及海外人才的宣传,健全人才全领域服务保障体系,吸引人才对前海政策及发展的认知与认同。以前海为试点加速推动包括资质证书、公共交通、通信资费、信用信息、公积金、社保、电子支付、标准选择、税制改革等领域的融合与认同,加速香港及海外发展要素进出前海的便利化,实现1+1>2的效果。在生活便利上,来前海工作、学习交流、创业创新的港人群体的管理与服务需求会增加,这就需要进一步细化管理与服务,特别是以专业服务机构对接香港各类专业人才,促进人才集聚发展。

进一步面向更大范围内构建现代化产业链条

当前全球产业链形成了设计、研发、制造、营销、品牌、服务等全链条,以区段方式散布于世界各地,形成紧密的联合体。前海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包括产业链与产业门类的选择需要立足于更大的范围,既依托又不局限香港,重在梳理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中可以在前海集聚的产业环节,重点在设计、研发、营销、品牌与服务的细分领域突破,形成以前海产业嵌入大湾区与全球的产业功能单元和产业门类。包括现有的深港青年梦工场、甲级办公楼宇、国际人才港、深港国际金融城、企业公馆以及各个产业小镇在内的产业空间载体是前海产业的重要支撑,也需要不断结合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高标准建设更新更多的先进产业空间载体,实现对产业的培育、增强与扩能。未来金融服务制造是前海的重要突破口,以多类型多层级的科技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风投、创投、基金、股权投资、私募、私人银行等)构建面向技术与制造的金融生态圈,实现对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制造基地提供科技金融、投融资与服务,促进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转型与升级。结合前海的科技创新研究机构、数据信息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标准测试机构等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能源新材料等在内的产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也能够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与前海的结合,重点在供应链、市场链、信息链上形成前海供应、前海市场、前海信息等不同指数及数据,引导周边产业的发展。前海的商业氛围来自商圈的建立,各个商圈的组合,多种业态辅助饱和型需求能够提供多层次的消费群体,从而实现商业带动居住、交通与就业的平衡。

进一步优化调整前海用地空间与功能布局

《方案》提出,前海空间拓展面积涉及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机场及周边片区以及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等地区,这些地区无论是区位、基础都适合集约化规模化建设。未来前海发展需要重新优化各类用地,按照城市片区开发的规划技术准则,强调用地混合功能,突出就业与居住平衡。强调前海用地的集约与高效,通过有序推动城市街区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小中大尺度协调的城市空间。对前海城市微空间包括一些小尺度的街区的精致营建,实现用地价值的最优化。在前海片区总体规划下,推进据点式开发,避免碎片化,强调中小地块持续开发并结合城市的形态与功能,集约建设城市中心区、街区邻里、社区等空间体系。探索在前海特定功能区域推行适度去房地产化,通过政府与市场手段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不同层次与类型的社会住房,形成能够提供较优质居住空间,吸引更多创新创业港澳青年人才和全球高端人才进驻。通过集聚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强调用地的空间立体化利用,通过集聚高端产业的现代楼宇、现代小镇(功能区)、创新街区等呈现立体变化的产业空间载体体系。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以通道体系、能源体系、道路体系、公共交通体系等立体组合构筑开放的空间,并增强前海空间内外的连接功能。特别是前海自贸区与合作区的“双区功能”,有助于有形空间的增加与无形空间的延展。伴随着产业能级与现代服务能力的增强,加上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平台的作用,能够较为便捷便利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广东甚至是中国经济外向拓展提供新机遇与新通道。

进一步集聚重点领域改革营建优质营商环境

未来前海需要增强集聚、扩散与链接功能,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争取在集聚全球高端要素上配套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涉及政务、市场、法治、信用等领域,低成本、高效率、好效果是衡量前海营商环境的最直接表现。在跨境政务领域,进一步探索政务服务标准与规则衔接、高效服务流程再造,实现政务服务便利化。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切入口,探索跨境政务服务工作推进机制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将更多的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整合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实现了公共服务场所和审批服务双集中。在市场领域,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障碍,简化市场准入程序,全面推进市场主体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进入退出实行自主申报。在法治领域,在《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指导下,针对前海深港合作的领域,重点完善前海营商环境实施细则并对隐性壁垒与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削减。在信用领域,以创建省信用经济试验区为契机,建立健全前海公共信用平台,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过程信用监管,同时加大失信联合惩戒精细化。进一步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和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改革作为重要的试点在前海推行,通过行政部门协同促进授权事项清单及相关创新政策公开透明公正,并结合各类要素在前海所需,探索实现授权事项创新突破,加速发展要素的集聚与发展。围绕企业与产业及人才发展的各种营商环境要点,按照重要性与紧迫性的时序来展开清单式的厘清,逐步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体系化政策支持,实现投资便利化、要素流动便捷化、贸易自由化和服务优质化。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