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韶关黄洞村:红色热土展新颜

2021-08-09 来源:南方杂志 作者:陈冰青 李拉

实现乡村生态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让红色热土展新颜

  ◎《南方》杂志记者/陈冰青 李拉 发自韶关翁源

  ◎本文责编/刘树强 林琳

  群山环抱、峰峦叠翠,这个有着“三峰八洞十三坑”之称的美丽古村,是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黄洞村。近年来,黄洞村迎来一拨又一拨客人,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更有着一段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2018年,黄洞村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广东省第二批30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村”党建示范点之一,也是翁源县唯一的省定党建示范工程。

  烽火岁月

  黄洞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根据地,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先遣支队游击活动根据地,在粤北地区的革命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黄洞根据地的人民为革命武装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北上迎接“两王”(王震、王首道)部队途经此地,当地群众积极为部队筹粮送水,迎送部队北上五岭。

  1946年冬,翁源人民民主自卫军到黄洞冷水坑、铜锣洞、黄洞围等地建立民兵组织,黄洞因此成为滃江地区武装斗争的重要游击根据地。

  1949年8月1日,滃江地工委在补行北江第一支队成立仪式上,授予黄洞根据地“劳苦功高”的红旗勋章,表彰黄洞人民为革命武装斗争作出的特殊贡献。

  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很多红色记忆。目前有资料可查的红色遗址有4个:粤赣先遣支队、滃江地工委和北江第一支队机关驻地,中共翁(源)始(兴)曲(江)边区工委机关旧址,中共翁源县委成立旧址以及黄洞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翁中抗日巡回宣传队也曾到过黄洞开展抗日宣传工作,涌现了卢灿、黄德山等革命烈士,村内有一座1966年修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处翁始曲边区工委会旧址建筑和一些革命时期的军用装备。

  有故事的“全家福”

  一片竹林掩映的山路上,沿着180级台阶拾级而上,便是1966年建成的黄洞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卢灿、黄德山等革命烈士长眠于此。

  2013年,已是耄耋之年的卢仲仁带着年近百岁、白发苍苍的姐姐从香港辗转来到黄洞村。姐弟俩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着,非常艰难地爬上百级台阶,走到纪念碑前,眼里满含泪水,祭奠长眠在此的哥哥卢灿烈士,并拿出了仅有的一张摄于1936年的全家福照片,指着年仅11岁的卢灿告诉众人,卢灿原名卢绩仁,卢灿是他参加东江纵队等革命部队时所用的名字。

  通过卢仲仁的讲述,革命烈士卢灿的更多故事才被后人所知。

  据了解,卢灿从小随父母在香港生活,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其家中经常分析讨论抗日救亡形势,家中的留声机里经常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和《铁蹄下的歌女》等爱国唱片,卢灿从小心里就装满了对祖国的爱、对日寇的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卢灿到内地读书,受中共地下党的影响,成为学校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读书会”的骨干之一,很快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卢灿调入粤赣先遣队主力钢铁连任政治指导员。当年,黄洞地区对敌斗争十分艰苦,1948年4月,游击队与国民党一个营发生激烈战斗,卢灿在掩护司令部转移时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直到多年后,卢仲仁才得知哥哥早已牺牲,骸骨被埋葬在黄洞村。

  “这张照片是卢仲仁老先生2017年捐献给黄洞村红色教育展馆的,是馆内最珍贵的物件,卢老先生希望哥哥安眠在此,让后人记住英烈故事,记住红色历史。”黄洞村党支部原书记、村红色教育展馆解说员杨永强动情地介绍说。

  巍巍青山埋忠骨,朵朵白花奠英灵。在翁源,像卢灿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

  以党建示范村建设带动发展

  自开展“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以来,翁源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立足乡村实际,以党建引领推动红色村建设,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示范工程就像村庄的一个‘红色心脏’,让红色村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江尾镇党委书记朱志辉说。

  据介绍,自2017年起,黄洞村通过党建引领,开展“三清三拆”等工程,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杨永强表示,黄洞村虽然位置较为偏僻,但是有信心通过生态建设这部快车,实现乡村生态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让红色热土展新颜。

  在实现“红色村”建设发展的同时,翁源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黄洞村的村容村貌进行改造,在满足群众公共生活需要的同时进行红色文化设计。村内原来脏乱差的角落,经过统一规划布置,变成了群众家门口休闲的好去处。

  “这些年,我们将党建示范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既推进红色遗址的修复,也扩宽村道、铺设污水处理管道、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和美化绿化,全面完善黄洞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前进村需要大半天时间,现在山路好走了,从县城到村里车程大大缩减。”杨永强还表示,目前一些红色遗址只剩断壁残垣和破瓷碎瓦,需要有规划地做好修复,还原历史原貌。

  “打造好‘红色村’党建示范点,更重要的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杨永强称,黄洞村将逐步打造红色党建文化长廊,将黄洞村红色故事、党建文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等通过文化长廊展出,构筑红色文化旅游线。“接下来我们会把党建示范工程建设和提升组织力相结合,整体提升黄洞村的基层党建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黄洞村红色教育展馆是当地重要的思想阵地、学习阵地和教育阵地。杨永强长期义务担任场馆解说人、管护员,主动带头讲好黄洞村红色故事。

  黄洞村红色教育展馆为一栋两层建筑,设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展区、解放战争时期展区、战争时期物品展区、党史人物展区、改革开放成就展区等五个展区。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黄洞村的红色革命故事和现代发展史。卢灿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也被展示于黄洞村红色教育展馆,慰藉英灵、激励后人。看到这些,仿佛置身于当年的红色峥嵘岁月。

  黄洞村村民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生活在这里,我们时刻谨记革命前辈的教诲,积极弘扬‘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从娃娃起教育,以身作则当好黄洞村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这些年,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红色村建设成效明显,黄洞成为全县党员干部的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开展革命历史教育,让革命精神代代传承。

  虽有崇山峻岭隔阻,但参观调研的队伍纷至沓来。如今的黄洞村充分汲取红色精神,不断提升党建质量,促进红色旅游与生态游、乡村游融合发展。昔日的红色热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红色词条

  黄洞土改

  为了巩固黄洞游击根据地,1948年3月,滃江地工委根据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一切为了土改”的指示,决定在黄洞进行土改,并成立中共黄洞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黄洞的土改工作。吴镜明任书记,许明任副书记,丘虹、翁敏、黄育辉、吴藻明为委员。

  黄洞工委成立后,在背音山召开会议,传达滃江地工委关于土改的指示,动员部署土改工作。第四大队政委黄艺华主持会议,会议学习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决定把黄洞山区划分为四个片,以片成立村组织,东鹊片为第一村,黄洞片为第二村,热水片为第三村,梅子斜片为第四村,后又增设小塘肚片,为第五村。为确保土改的顺利进行,工委先在黄洞片搞土改试点。土改试点结束后,便在全洞各村铺开,选举新村长。一个月后,黄洞土改胜利完成。

  国民党反动军队不断对黄洞根据地进行“清剿”和扫荡。尤其在1948年上半年,一个月内就5次“清剿”黄洞,每次兵力都达1000人以上。驻黄洞武装部队以黄洞为根据地,充分利用山地地形与敌人周旋,各村民兵分头阻击敌军,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四年的游击战争中,黄洞人民经受了血与火的战争考验。1949年8月1日,滃江地工委和北江第一支队在新丰遥田补行北江第一支队成立仪式大会,会上授黄洞根据地“劳苦功高”大红旗,表彰黄洞根据地人民为革命武装斗争作出的特殊贡献。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