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着力激活“三大动力”,再造广东关键新优势

2023-09-2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申明浩

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把握规律、把握主动,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再造新征程广东现代化建设关键新优势

◎申明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

◎本文责编/郭芳

《南方》杂志记者黄燕嘉∕绘画

《南方》杂志记者黄燕嘉∕绘画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是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坚定态度和郑重宣示,是把握大局、顺应规律、立足实际的科学布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施工图、任务书。

改革开放45年的实践证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中华民族全面崛起的两大法宝,创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把握规律、把握主动,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再造新征程广东现代化建设关键新优势。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改革、开放、创新是广东走在全国前列的精神瑰宝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广东以“敢为天下先”的历史担当和“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精神,在改革开放探索中先行一步。

45年来,广东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率先“杀出一条血路”,自蛇口工业区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后,广东不断取得重大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数千项改革的“全国第一”:第一个经济特区、第一个“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第一个打破“统包统配”的“铁饭碗”就业制度、土地拍卖“第一槌”、第一个取消一切票证、第一个进行物价体制改革试验、第一个试行工资制度改革、第一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行国内第一只股票、第一个商用核电站、摸索市场分配外汇新途径……广东为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两大贡献:一是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二是贡献了一种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

广东从“三来一补”的世界工厂逐渐蝶变为全球贸易中心和现代产业重镇,高科技产业、贸易新业态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得益于其改革、开放、创新永不停步。现在的广东要求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创新,为我国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构建高水平创新生态继续“杀出一条血路”。广东的新征程还需要在城市治理、法治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金融实力、宜居健康城市、社会安全和福利保障、更有条理更有秩序的市场经济等方面作出更全面、更高质量的探索和发展。

新征程广东现代化建设需要明确战略定位找准瓶颈问题

(一)坚持目标导向,明确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战略任务。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要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这“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需要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展现新担当,在推动制造业当家上体现新作为,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上取得新成效,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作出新贡献,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在构建统一大市场上谋求新进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上呈现新面貌。

(二)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问题。

广东是全球产业配套最齐全的地区之一,拥有40个工业大类,202个工业中类,614个工业小类。但在广东超700万家企业中,规上工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分别为6.7万家和6.9万家,不到1%的比重,大量企业还需要聚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而这需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以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得以实现。高水平科技人才是制度敏感性要素,对制度环境、营商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改革开放45年来广东虽然在各方面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依然有一些长期想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仍有瓶颈困难,与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创新生态体系有待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各方面协同发展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能力仍有不足。新征程中,广东需以更高站位、更宏大视野、更宽阔胸襟、更有力手段精准定位、找准问题、精确识别、逐一解决,为我们实现总目标,完成好首要任务和战略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激活“三大动力”,以更大魄力更高智慧开启新征程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激活改革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进一步提振改革精气神,加大力度推动思想再解放,不能因循守旧,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坚持以改革的办法推进改革,用创新的方法推进创新,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广东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时代标识。

其次,要着力打造体验感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营商环境,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流程、降低税负等。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继续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透明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为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再次,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等方式,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市场化运作,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益,促进国有资产增值发展,让广大人民享受国资增值的利益。

最后,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同时,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民生水平;加强环保治理,推动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促进绿色生产方式的推广和应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二)激活开放动力,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通过加强对内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海上广东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经济纵深。

改革开放前期我们经济底子薄,开放的重心是积极借助国外成熟的市场与经验教训,用以促进中国经贸体制的顺利改革,建设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服务的开放体系。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已经达到了美国的2.58倍和1.8倍,很多工业品占据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份额。开放的重心也发生转变,一方面是利用全球要素资源满足我国的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承担更大责任,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推动改革开放进程,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让世界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和治理规则的完善。

广东要率先成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就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带动对内开放,不断优化体制环境,为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营商成本提供制度空间。首先,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合作区重大平台为抓手,推进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提升粤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其次,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经贸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为企业降低贸易成本。进一步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地位,推动更广泛领域的自由贸易试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选择。再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搭建高质量境外经贸合作区平台,增强对国际市场的吸引力,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此外,还可以加强各类重要国际性学术交流和赛事活动的举办,如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广州南沙国际金融论坛(IFF)、粤港澳大湾区科学论坛、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促进国际间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合作,提升地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广东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区域协调合作,成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继续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内需增长空间格局,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主动融入国内市场循环,提升珠三角产业链对粤东西北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引领、带动和辐射能力。

(三)激活创新动力,再造发展活力新优势。牢牢把握创新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创新落到产业上、企业上、发展上,打造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引擎。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广东需要构建完整的创新生态链。这一生态链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高水平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等。

第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研发平台,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条件。同时,这些设施还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共享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第二,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通过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第三,加快发展“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联动,推动产业和科研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可以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第四,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标杆提质行动、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等,鼓励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推出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计划,帮助企业通过数字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先导性探索,促进产业和科研的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第五,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人才支持计划等措施,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政策支持;扩大高层次人才“双落户”的适用范围等措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到广东;建立顶尖人才“直通车”制度等措施,为具有卓越才能的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探索实行相关措施,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大力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建设允许失败、方便退出的创业环境。

45年先行先试探索发展,广东已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现代化产业先行地、国际化创新集聚区,也是沿海最发达省份之一。如今担负起“走在前列”的重要任务,激活“三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创新,再造新征程新优势是广东责无旁贷的选择。


网编:卢益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