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群众中做调解工作
肇庆市德庆县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全县矛盾纠纷排查采用“三级排查、三方联调、三源治理、三文共融”的“4个3”工作法,构建科学、高效、系统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南方》杂志记者/杨洋 通讯员/蓝思明 发自肇庆
◎本文责编/林若川
“百行德为首,万事法为先。”
在肇庆市德庆县德庆学宫,今年的纪念孔子诞辰活动上,学子们开笔破蒙、书声琅琅。
德与法共治,正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密码。近年来,德庆县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让社会矛盾有人晓、有人解、有人帮,有效避免了大量基层民事矛盾升级为诉讼案件,实现“镇村风险排查、就地矛盾化解、强化诉源治理、促进讲信修睦”。
“政法三老”:褪下制服转换身份
“权叔,今天这么有空。”“权叔,来看看我们自家种的菜。”位于德庆县城德城街道的朝阳市场,60多岁的退休检察官黎灼权每次经过,菜农们都会热情地招呼他来闲聊几句。
今年年头的时候,这里的气氛并非如此,甚至有点剑拔弩张。
2024年1月,春节前夕,大桥村村民老冼急匆匆地走进德城街道办事处找权叔:“我们这么多年在朝阳市场摆摊,现在却要把我们赶走!”朝阳市场有个农产品临时摆卖区,但这块地的所有权属于一家公司,现在公司想在春节前收回地段进行招标,菜农们就不答应了,反应强烈,放言“没地方卖菜我们就把担子挑到县政府去卖”,眼看有事态升级的苗头。
权叔原来是德庆县人民检察院的“侦查办案能手”,2023年10月退休后,主动参与一些合同纠纷和涉众型纠纷的调解工作。他第一时间和老冼去现场了解情况。该公司也拿出了相关文件,证明地段归他们所有,春节期间也愿意提供新场地供菜农过渡,但是菜农又认为太偏僻,不愿意搬迁。
“于法,这个公司对地段有处置权;于情,也要考虑这些菜农的生计,他们以卖菜为生,就冲着春节想要多挣点钱。”权叔在复述时反复提到“生计”这两个字,将这一点放在心上。
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德城街道综治中心发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联合更多力量加入调解。权叔带着年轻人,多次走进村民家中做工作:“根据法律规定,这块地确实属于这家公司,但是他们也很理解你们,做了让步。”“春节后整番靓块地(将旧地段翻新)等你们回来。”
权叔把法理和人情都摆出来讲,几天时间内获得了菜农的理解,愿意暂时搬到临时设立的区域售卖农产品,节后再搬回来,一场矛盾得到妥善解决。
回想起来,权叔跟《南方》杂志记者感慨:“做检察官和做基层矛盾纠纷调解还是很不一样。以前我们制服一穿,根据法律一是一二是二,铁面无私的。现在褪下制服,到群众中做调解工作,则要讲究方式方法,让群众听得进、做得到。”
黎灼权是活跃在德庆基层的“政法三老”之一。
德庆县法院的退休法官梁德裕,德高望重、熟知法律法规,在调解中善于换位共情,人称“德叔”。今年4月,被执行人何先生经法院判决以房产抵债,但是他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子女还生活在房子里,腾退存在困难。德叔经过“背对背”沟通调处,提出一个折中办法,申请执行人在以房抵债的基础上拿出5年租金费用给何先生,保障他安置家人并腾退,既保障了合法执行,也解决了被执行人的困境,双方都很满意。
德庆县公安局退休民警杜坤泉则善于寓情于法、以心交心,化解邻里纠纷。德城街道一起因长期噪声积怨的邻里纠纷闹得沸沸扬扬,杜老多次上门走访,不厌其烦倾听多方诉求,最后会同居委会和相关单位组织双方直面座谈,最终达成解纷共识。
既要以法服人,也要以德服人。今年来“政法三老”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多起,其中涉法涉诉案件3起,成为德庆开展基层治理的一个范本。
司法所解纷:讲法律也顺人情
“谢谢陶所,谢谢陶所。”德庆县新圩镇村民阿珍(化名)拿到了属于自家的一份征地赔偿款4万多元,一向不善言辞的她,登门到镇司法所表达谢意。
阿珍从外地嫁到村里,丈夫早逝,通过务农和打零工侍奉家婆,孩子也正在读书。近年来新圩镇作为附城纳入开发,村里的地被征收,发放赔偿款的时候却没有她家的份额。经济联社的意见是她丈夫去世后社员资格销户了,无法享受社员权益,无奈她只能到镇司法所找到陶冠辉所长。
“近年征地多了,当地外嫁女主张自己的权利,我们都从法律上予以了支持。但是阿珍的情况又更特殊。丈夫去世后,她一直都在照顾家里老小,于情应该保障一家老小的权益,于法需要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80后的陶冠辉钻研了相应的法律条文,带着阿珍一起到当地法院申请司法认定,认定她们能够继承丈夫的权益。
“如果没有陶所帮忙,我根本不懂这些法律,也没法走完这些程序。”阿珍最后依法拿到了赔偿款,困难的家庭生活得以改善。
陶冠辉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去帮助人,但是也要善用法律武器才能解决好问题。”
今年9月,近百名农民工把新圩镇某工地门口围了起来,反映工程没有及时结算工资。鉴于事态的敏感性和潜在的社会影响,陶冠辉迅速联动派出所民警,直赴工地现场,第一时间介入并调查真相。
工地现场人声鼎沸,工人情绪激动,纷纷诉说各自的不满。陶冠辉跟工地负责人一沟通,对方拿出的合同上写明,工期结束之后几个月内支付完毕。“项目都完结了,还要拖着工资,按照相关法律,这样的条款可以认定为无效条款。”陶冠辉跟工地负责人摆明法律法规,负责人也信服了,但手头没有钱。最后经过协调,包工头愿意先垫付一部分费用,不仅让所有的工人都拿到了部分工资,还补偿了一部分来回路费。
“工人们上午拿到钱,下午就各自回老家了。只要诉求能够达成,一人让一步,谁也不想为难谁。”陶冠辉这些年扎根基层,常常在一线跟群众打交道,晒得皮肤都黑了,也成为调解的一把好手,自2020年到任新圩司法所所长至今成功化解多达537宗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涉及金额累计高达1800万元。
大容于德,大理于法
大容于德,大理于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
围绕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各地基层展开了探索。
德庆县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全县矛盾纠纷排查采用“三级排查、三方联调、三源治理、三文共融”的“4个3”工作法,构建科学、高效、系统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
近3年来,德庆全县成功调解率长期稳定保持在高位,有效避免了大量基层民事矛盾升级为诉讼案件。德庆县“粤平安”工作云平台系统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全县的人民调解案件数量和成功调解率大幅提升。以2023年为例,全县通过基层调解机制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绝大部分纠纷在当地就地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我们在‘1+6+N’体系中,除了充分调动公检法司等基层政法力量,还推动N种社会综治力量加入,规范化落实分流交办、吹哨报到等系列工作机制,形成镇街牵头、部门协同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组织体系。”德庆县委政法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根据省委平安办下发的2023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调查情况的相关通报,德庆县群众安全感、政法执法工作满意度、平安建设工作满意度等多项工作在全市排名第一,在省内位居前列。
接下来,德庆基层治理“抓前端”还将继续前置,加强“4个3”工作法的“三文共融”,推进文化建设。
德庆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优秀文化传承上,德庆独有的龙母文化中的敬天爱人、以学宫为代表的孔子文化中的“仁”“礼”“中庸”,都强调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主张通过仁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德庆将“龙母文化”“孔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类人民调解实践中,坚持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深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推动多元解纷、联合解纷。
网编: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