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理解“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悦理轩
◎本文责编/李育蒙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折射出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传统生态智慧,又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生态伦理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也是全会后的第一份抓改革、抓落实的中央文件。
该文件明确强调,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什么是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从四个维度来理解。
一
从观念维度来理解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理念的重塑。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生产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引下展开的,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时代精神、实践理性和价值取向。
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型社会”,到工业文明时代的“消费型社会”,再到当下绿色发展理念的革新,体现出生产生活方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基础,更是社会发展理念的表现形式和实践方式。
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首先就体现在公众绿色意识的增强,并且能为人的生产生活赋予绿色、发展和文明的价值,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国积极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和生活习惯,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要求,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仍然需要全社会进一步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强化宣传来培育、推广绿色生产生活价值体系,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
从实践维度来理解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技术的革新。
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形态,是建立在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
从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视角来看,科学技术既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利器和关键驱动力,深刻影响着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作为重要的时代潮流之一,指向于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生产体系,同时在生活方式上推动全民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其中即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及绿色供应链的创新技术与应用。
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绿色发展,在产业结构、能源利用、绿色低碳产业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新要求,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生态化转向理应成为赋能绿色发展的“排头兵”和“动力源”。
鉴于此,应该继续推动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积极探索新型蓄能、虚拟电厂等智慧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高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供科技支撑。
三
从主体维度来理解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一种风尚的践行。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单选题,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没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支撑,经济发展难以长久;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难以持续。因此,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既要聚焦绿色共富,做好“生态经济化”的大文章,也要着眼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下足“经济生态化”的深功夫。
在生产层面上,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持续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转型、集群化强链延链补链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绘制好工业经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画卷。
同时还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倾力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智慧农业,积极构建种植规模化、品种多样化、产销一体化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不断彰显生态环境自然价值、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生活层面上,要推动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引导大众厉行节约、适度消费、环保选购,形成全民崇尚绿色消费的浓厚氛围。
同时还要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导公共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居民家庭开展闲置物品交易和流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让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四
从管理维度来理解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发展的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绿色转型,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
一方面,要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政策体系,以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形成绿色生产生活体系的刚性法治保障。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促进企业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和清洁生产改造,建立健全节能降碳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
另一方面,要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动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发展绿色金融,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市场监测监管和调控机制,促进自然资源资产流转顺畅、交易安全、利用高效,通过价格和竞争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绿色发展活力。
此外,还要通过观念引导、消费模式创新、加强社会治理等途径,带动大众把环保认知转化为环保行动,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才能以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执笔/张慧慧(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编: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