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2023-05-2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李育蒙

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鱼菜共生”项目。 团省委/供图

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鱼菜共生”项目。 团省委/供图

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需要夯实人才支撑,需要推动青年力量等向乡村聚集

◎《南方》杂志记者/李育蒙 发自广州等地

◎本文责编/林若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中强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既是对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的殷切期望,同时希望吸引更多新时代青年助力农业发展,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在岭南大地,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正在走上乡村振兴大舞台,用新观念、新技术、新办法,或参与乡村产业升级,或参与乡村基层治理,或把文创带到乡村,或投身民宿带动一方旅游,通过在乡村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勃勃的“青春力量”。

乡村需要青春赋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而青年力量更是关键所在。在广袤的岭南大地上,无数青年正在乡村振兴图景里留下青春印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古人赞不绝口的珍馐美馔,正在成为造福岭南百姓的特色产业。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产业越做越大,很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不少荔枝产品品牌、Logo都是当地年轻人自己设计的;在广州从化区,1998年出生的广州荔缘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德仰,通过和代工厂进行深加工合作,与荔枝果农签订供给协议,实现联农惠农增收,让荔枝树成为果农的“摇钱树”。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从荔枝产业的发展壮大来看,年轻人走进乡村,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事实上,在广东从2021年首批1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粤东粤西粤北等省内欠发达地区,到2022年4000名新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也踏上此征程,一批批年轻人奔赴全省乡村大课堂,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群众家里,让广阔乡村处处彰显出青春动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今年的“新春第一会”,广东擂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战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需要夯实人才支撑,需要推动青年力量等向乡村聚集。

如何推动青年力量向乡村聚集,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推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比如广州牵头开展“乡村运营青年CEO培育计划”,河源建立“领头雁”人才项目库,汕尾推动驻村青年以自身之长反哺家乡,阳江推荐优秀“领头雁”乡村振兴创业帮扶项目予以资助,茂名成立协会汇聚返乡创业的农业青年力量……

如今的岭南大地,可以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的奔赴。在田间地头发挥光和热,在“百千万工程”中彰显青春力量,用青春激荡起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肇庆四会市黄田镇种植柑橘历史悠久,是广东省柑橘专业镇。在柑橘成熟的季节,经常能看到在橘树下拿着相机忙碌的青年身影。何艺珊便是这些身影中的一员,这位来自佛山、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的年轻人,是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的志愿者。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是广东省广大青年与党同心、与祖国和人民同行的具体实践。乡村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助力“百千万工程”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要把青春建功在乡村振兴最前线。

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黄振国,毕业后毅然加入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在阳江出生的他如今正式成为当地一名乡村教师。2022年度“广东省最美志愿者”称号获得者郑妙鸾,大学毕业后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回到家乡。在基层志愿服务3年,她积极引公益资源入镇进村、拓展农产品销路,已经成为家乡群众心声的“翻译官”和特色农产品的“推介官”。

青年回到家乡,以自身之长反哺家乡,在奉献中发现自身潜能,为推动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这就是在助力“百千万工程”中书写成就。心系故乡,不仅仅是情怀、情感,更是要能找到舞台,绽放梦想。广东各市县也通过普遍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依托“展翅计划”为返乡大学生提供见实习和就业岗位。

人尽其才则百事举,把青年人才引进乡村,才能为“百千万工程”凝聚起强大的“人才动能”。当然“引进来”只是起点,“扎下去”才是关键,“建功业”才有价值。为此广东统筹用好中央和省、市各类返乡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强化经费、人员、阵地、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努力将青年人才资源投向乡村,推动实现人才回归、资源回乡、项目回流。

值得一提的是,助力乡村振兴,在“百千万工程”中挺膺担当,广大青年也在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积极苦干实干,努力让发展所需与青年所能实现良性匹配,努力在乡村振兴赛道上绽放无悔青春。

推动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

青年和乡村,从来都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矛盾命题,而是一场“双向奔赴”。青年回到家乡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乡大展拳脚,广袤乡村也将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条件,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2022年9月,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5名研究生投入汕尾陆丰市龙山中学开展支教服务。研支团队长区佩怡说:“选择成为一名支教志愿者,更像是一个使命。我们在实践中、课堂上、志愿服务中学到很多比之前更扎实的技能,也能更好地把教育理论、思想用在这片土地上。”

“我本身就是梅县区人,就想着到基层锻炼一下,刚好有这机会,就回来了。在基层,我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意义。”回到家乡梅州梅县区水车镇担任乡村振兴志愿者的黄莉婷表示,能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力量是一段独特的成长经历,她很庆幸自己成为乡村振兴的见证者、亲历者,并且正在努力成为推动者。

乡村需要青年,青年走进乡村,这场“双向奔赴”不仅让广大乡村成为更有活力的广阔天地,也切实让一些青年看到了自身实实在在的变化,而这也是广东青年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目标所向。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也都是朝向这样的目标,例如云浮市依托50个“领头雁”示范基地,开展“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活动100多场,助力镇域经济发展;河源开展了“青耕河源”助农直播活动 56场,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让广大青年可以“对号入座”施展才华,推动岗位所需所能适配青年所学所长,乡村也针对各类青年人才的需求,为青年成长提供了广阔平台。可以说,乡村的希望在青年,青年也可以在乡村成就梦想,这是双向的选择、双向的拥抱、双向的奔赴。

青年带来强劲发展动能,乡村提供广阔发展天地。让我们以青年之朝气创建蓬勃之乡村,以青春之我融入发展大局,在高水平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书写新的篇章,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网编:卢益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