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哪

2023-07-0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悦理轩

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新的元素

◎悦理轩

◎本栏责编/李育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里的这句话提到了“天下大同”的思想。天下大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是对当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诠释。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新”主要“新”在哪?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新”在其独特的文化标识。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来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文化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大同”社会理想以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富民思想,蕴含着对良治善政的朴素期待;中华传统文化所秉持的“道义观”,所蕴含的“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生存智慧,体现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内涵,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得以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独特文化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突出特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价值遵循、筑牢了思想基础。“必由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明确了路径选择、指引了前进方向。两者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并且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当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绝不意味着故步自封、闭门造车,也不是以我为中心的盲目排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本土的,又是世界的,它是在开放的世界和向世界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塑造、形成和发展的。

这种独特的文化标识,就是在充分挖掘中国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基础上,对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进行吸收借鉴和创造性应用,推动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新”在其蕴含的文明逻辑。

“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之江新语》有这样的描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来看,“以人为本”成为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向前发展的逻辑机理。

西方现代化以资本追逐为基本价值追求,逐渐沦为“被资本裹挟的现代化”,其现代化进程受到资本驱使的影响较大,核心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以资本为本”也导致生产与消费的无序扩张,最终会引发资源的无尽消耗以及个体发展空间的无限吞噬。“以人为本”的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以人为本”取代“以资本为本”,通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生活逻辑、发展逻辑,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性发展。

从现代化的发展内容来看,西方现代化主张以工业化为先导、以物质现代化为核心,这是一种片面性、单维度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主张“以人的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它关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文明形态。

从现代化的发展主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部分群体的现代化,而是所有人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它是以“人类社会”为立足点、遵循“共同体文明”逻辑,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是以“共同体文明”取代“单向度文明”,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核心的文明逻辑。

西方现代化是外向型、扩张型的现代化,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国家普遍对非西方国家实行了奴役,掠夺他国资源与市场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在追求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不主张牺牲第三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主张跳出“国强必霸”的逻辑,以“和平主义”为文明逻辑“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以“和平主义”取代“霸权主义”,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明逻辑。

“新”在其推行的文明实践。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如果说西方是现代化的发源地,中国式现代化则打破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通过走自己的路,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西方现代化理论认为,早发国家的现代化属于凭借其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内生式现代化,而后发国家只有依靠输入外来的西方文明才能发动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表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不依赖外部力量、不照搬外国模式、不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找准适合自己的路径,也能实现现代化。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实践来看,其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拓创新注入了活水源泉,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越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不断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此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都创造性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体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到的这“六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贡献和世界意义。观念是行动的指南,这些扎根于中国大地开展的探索实践,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既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也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曾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的光明前景表明: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新的元素。

执笔/聂锐(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编:卢益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