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以“三个优势”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

2024-10-26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彭灵灵

粤港澳大湾区要在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

◎彭灵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本文责编/刘龙飞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战略路径。新时代新征程,粤港澳大湾区要充分发挥优势,奋力谱写走向现代化的新篇章。

比较优势:推进开放多元、兼容并包特色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色在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一国两制”实践的最前沿,大湾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内地不易形成的制度。这种得天独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将进一步纵深推进大湾区现代化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因此,要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科创中心、全球人才高地、国际航运中心、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等优势,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优势,以及广东珠三角地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等优势,协同推进大湾区现代化建设。重点探索设立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参与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等联席会议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大湾区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政策配套服务,进一步明确粤港澳三地各自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合理布局粤港澳三地在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产业分工和科技创新分工,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和衔接的区域共生生态。

比较优势是动态的,是由当地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所决定的,需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粤港澳大湾区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制度特色,以及国际化程度高的先天优势,既要借鉴比较先进的做法,促进三地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又要避免同质化,推进开放多元、兼容并包特色化发展。

竞争优势:在多个方面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从2018年10.8万亿元到2023年突破14万亿元,占全国1/9,产业基础雄厚,粤港澳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勃勃生机,为进一步推进大湾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科技引领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科技力量布局不断完善,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顺利运行,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挂牌。协同创新持续深化,“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4年蝉联全球创新指数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国家纳米智造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获批,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揭牌。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汇聚粤港澳三地优势,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其次,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大湾区现代化。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取得积极成效。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最高人民法院大湾区司法研究中心揭牌,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成立。横琴粤澳合作更加深入,鼓励类产业目录、“分线管理”等政策文件出台,中国—葡语系国家技术交流合作中心落户。前海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出台全国首部投资者保护条例。南沙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碳酸锂期货及期权,南沙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揭牌。河套深港科创合作起势良好,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建成开园。以重大合作平台为载体,推动粤港澳合作向纵深发展。细化支持横琴开发建设政策举措,加快产业资源导入,完善前海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优势叠加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南沙先行启动区建设,推动南沙在营商环境建设、要素市场化改革等领域先行先试。实施好河套深圳园区规划,强化“一区两园”统筹开发利用。

竞争优势源于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有大市场、形成产业集群和竞争市场等比较优势,只有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通过区域一体化,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才能将自身的比较优势更好地转变为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面对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粤港澳大湾区要在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

区域一体化优势:让要素跨境流动更加高效便捷

区域一体化优势,就是将比较优势更好转化成竞争优势。通过区域一体化,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才能将自身的比较优势更好地转变为竞争优势。因此,建好建强大湾区,关键在于粤港澳三地“硬联通”及“心联通”“智联通”“策联通”等“软联通”。

设施联通和规则衔接不断深化,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强化,“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等口岸通关改革深入开展。要素跨境流动更加高效便捷,内地与香港、澳门“跨境一锁”全面实施,粤澳口岸信息实现互联互通。规则衔接深入推进,“湾区通”工程有序实施,投资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堵点进一步打通,大湾区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湾区标准”标识正式上线。以设施联通和规则衔接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快“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提升港口群和机场群整体竞争力。优化口岸功能和布局,推动粤港澳三地航运报关和检测互认,减少通关限制、简化通关流程、降低通关成本。提升港珠澳大桥使用效率,发挥好“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效能。进一步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等试点,深化“深港通”“债券通”“理财通”等金融互联互通举措。

民生领域合作更加紧密,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速构建。港澳居民来大湾区内地就学就业更加便利,高品质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美丽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交流机制不断完善。以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为着力点,落实好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政策措施,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工作生活。创新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统筹推进粤港澳合作办学项目。扩大职业资格互认范围,鼓励港澳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执业。深入实施“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等举措,推动粤港澳三地在民生领域融合发展。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区域一体化优势助力粤港澳凝心聚智、珠联璧合、融合融通,共促共进,推动港澳更快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探索对外开放新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型开放举措,坚持以开放促创新,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面向全球的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开放环境,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使之成为“一带一路”、CPTPP、RECP、BRICS等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支点,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网编:李冉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