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五港联动”,奋力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专访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
南沙将扛起战略使命,树立发展的“图南之志”,加快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努力交出一份高质量、有成色、无遗憾的“改革答卷”
◎《南方》杂志记者/许俊仟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林若川
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地位重要、作用独特,叠加实施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承载着国家和省、市的关心厚望。近年来,南沙以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为总牵引,加快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意见》)、《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以下简称《南沙条例》)、省支持南沙发展若干措施等重磅政策,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推动开发开放呈现良好态势。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当前,南沙开发建设到了积厚成势的新阶段,南沙将扛起战略使命,树立发展的“图南之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南沙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更大的视野格局谋划改革,以更强的实干担当推进改革,加快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努力交出一份高质量、有成色、无遗憾的“改革答卷”。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推动南沙开发建设全面展开
《南方》杂志:南沙如何落实《南沙方案》,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刘炜:按照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南沙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首创式创新、集成式改革推动南沙开发建设全面展开、形成突破,加快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浓缩的精华,奋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一是突出国家战略牵引,推动《南沙方案》落细落实。用足用好省南沙工委、省南沙办统筹协调机制,健全省市区三级扁平化、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南沙意见》《关于推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若干措施》《南沙条例》等配套衔接,推动南沙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出台实施,尽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集中资源做好三个先行启动区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导入和功能提升,充分用好15%企业所得税等政策优惠,构建“枢纽带动、多点支撑、整体协同”的发展格局。
二是高高举起开放大旗,实施“五港联动”发展战略。建强“海港”,建立健全临港经济区建设体制机制,构建以“航运物流—临港工业—现代服务—智慧科创”为核心的临港产业体系,争取在南沙综保区实行更加开放的监管政策,推动“港—区—城”融合发展。联动“空港”,加强和白云机场、宝安机场、香港机场等大湾区机场群互联互通,探索建设前置货站、共享货运中心、城市候机楼等,将机场部分功能拓展延伸到南沙。打造“信息港”,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做大做强全球数源中心等数据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金融港”,重点发展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加快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保险服务中心等平台落地。做实“人才港”,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开展人才发展综合授权改革,探索在外籍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化方面实施全链条改革,创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使用、合作的软硬件环境。
三是强化科技产业互促,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孵化地。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推进南沙科学城、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区建设,打造科技产业“创新雨林”,让南沙的空气中飘着创新的味道。加快筹建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广东省场景创新中心,推动前沿先进技术在大湾区率先推广应用。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善风投创投支持政策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提升汽车、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拓海洋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打造广州“创新发展核”。
四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贯彻“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理念,构建“一轴三带、一心四区”空间格局,开展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科学做好战略留白,集中力量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区和中央商务区。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推进镇街扩权赋能改革,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平台建设,强化镇街经济主战场作用。以“绣花”功夫擦亮南沙作为“广州唯一能看海的地方”特色,营造既高端大气又烟火气浓的宜居宜业环境,成为大湾区的闪亮明珠、人人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
加快构建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
《南方》杂志:南沙已入选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如何加快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
刘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南沙始终坚持把企业和企业家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强化产业思维,深入推进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推出更多引领型改革,加快构建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
一是坚持精准服务,推动市场主体活力再提升。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深入开展市场准入“极简审批”,实施好“优化企业服务16条”“交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等举措。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用好2000亿元广州产投、创投两个母基金,大力破解企业用地难、资金难等问题。按照产业链环节打造新一代产业园,健全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开展“图南对话”政企联动促发展活动,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浓厚氛围。
二是坚持接轨国际,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再提升。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外商投资准入和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深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入实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大力引进总部企业和产业链龙头企业。
三是坚持公平公正,推动法治保障能力再提升。强化《南沙方案》法治保障,深入实施《南沙条例》,深化首批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建设,推进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深入实施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涉企“综合查一次”改革等,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拓展粤港澳三地法治领域共建合作,打造全国涉外法治先行区。
《南方》杂志:如何进一步加强与港澳等地的合作,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刘炜: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肩负着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战略使命,区位优势独特、空间承载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南沙将充分把握大湾区建设大机遇,坚持协同港澳基本要求和面向世界开放导向,一体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
一是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有序推进狮子洋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健全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粤澳发展促进会、创新与发展咨询委员会等多元合作机制,完善引进港澳专业人士、国际化人才参与南沙建设和管理的机制,加快引进落地一批合作项目。把握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近期通车机遇,深化南部区域规划,全面加强与深圳等周边城市科技产业资源整合,探索建立利益共享等合作机制,与周边城市共建产业融合示范区。深化与横琴、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改革互鉴、发展协同,共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
二是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滚动推进实施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清单,强化在科技创新、金融合作、营商环境、行业准入等领域融通贯通。完善粤港澳人才协同发展机制,争取更多领域港澳职业资格认可。健全民生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国际医疗中心、港式国际化社区建设,持续拓展“长者医疗券”“港澳药械通”等试点应用,营造“国际一流、多元融合”发展新空间。
三是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前沿地。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和澳门链接葡语系国家桥梁优势,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实体化、专业化运营水平,构建全球服务网络,把南沙打造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世界企业“走进来”的枢纽站。协同港澳深化国际交往,建设大湾区国际商协会集聚区。办好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国际性会议活动,探索举办“一带一路”相关主题展会,推进与东盟国家文商旅交流与合作,提升南沙国内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网编: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