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深刻认识和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逻辑意蕴

2024-04-28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陈冀

“六个必须坚持”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自主性、辩证性、实践性、整体性、世界性等特点,同时又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是我们党推进“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

◎陈冀(广东省委党校2024年春季中青班学员,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文责编/李育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字简而义深、文约而意赅。这是我们党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同志曾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出,“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既是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的立党之本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

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民惟邦本”中华文明传统的结果。《诗经·大雅·抑》提醒为政者:“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中国共产党吸收了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取得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无论是文艺精品创作,还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都要始终坚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映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的工作理念,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坚守好“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如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就要致力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等,以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我们的奋斗之魂

“坚持自信自立”是马克思主义者改造世界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始终展现出独立自主、自强奋斗的坚定姿态。

自信自立,是我们党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周易》承载着“大道之源”,开篇就讲乾坤之道给予人们德能修养的启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源于自信,厚德便是自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历程中,我们党充分发挥自强自立的品格,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继续以自信自立的新姿态昂首走在强国之路的新征程上。

在当前的基层工作中,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高质量地完成工作目标是我们要面对的工作现实。而自信自立则是破解工作难题必须要坚持的精神境界,唯自信才自立,唯自立才自强。近年来,江门文艺创排工作通过压缩成本、多方众筹、调动资源,3年多时间创排了18部侨题材的文艺作品,有效破解了资源不足的发展短板,有的还斩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的发展之道

“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从长期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与现实逻辑。

守正创新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历久弥新的文明基因。“守正”即为恪守正道,源自《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礼义之人应恪守正道,遵循法制。“创新”即为初始之意。《周易》中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之说。《诗经》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里的“新”意即“更新”“革新”,含有“创新”意味。守正、鼎新融汇于中华文明的文化传统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接续发展的文明基因和实践准则。

将“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运用到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其精髓要义就在于“守初心之正,创传播之新”。我们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为首要政治任务,在互联网时代,创新传播理念,利用容易被不同人群接受的潮流手段,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入心入脑,成风化人。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的破局之法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和直面问题的实践品格,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点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礼记·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审问之”就强调了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对所学要加以怀疑的精神。而在传统儒学、宋明理学中都包含了“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

近年来,宣传思想文化的质效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严峻挑战。如何精准识别“低级红”“高级黑”?新闻舆论工作如何提高传播力与有效性?文艺创作如何从高产到屡出精品?文明创建如何实现城市文明的“表里如一”?……要回答好这些时代考题,需要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中乘风破浪、勇毅前行,探索破局。如江门在文明创建中探索建立的“六种思维工作法”就是从问题整改中总结提升而来,并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实现了从整改案例成为经验范例的反转,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的充分肯定并大力推广。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我们的认知之根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要素的发展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事物和要素的发展变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

系统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多元一体”“和合共生”“和而不同”等辩证思维息息相关。《荀子·礼论》记载:“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中国古代先贤注重将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从系统整体上思考世界本原和人生意义,始终认为天地万物遵循着其固有的运动、变化与发展规律,各安其分、各负其责、各尽其用,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系统整体。

工作中坚持系统思维,不仅可避免顾此失彼的局限性,还能取得势如破竹的主动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更需要在系统思维中不断破解时代考题。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完成好建设精神文明的时代重任,必须要让舆论理论、内宣外宣、文化文明等多项工作统筹推动,齐头并进,全面开花。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的使命之责

“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格局与使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强调“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天下大同”的价值理念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中。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天下一家、协和万邦、民胞物与,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经典名句充分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国为民的使命情怀。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明始终把自身的文明理想同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关联起来。     

江门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是世界观察中国的文明窗口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文化桥梁。我们坚持胸怀天下,立足本土优势,创新表达侨乡文化的精神标识,连续策划推出“网络春晚”、云赏端午龙舟直播、中秋“云”赏月等系列活动、举办中国侨都(江门)小鸟天堂观鸟生态节,以侨乡之力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持续发力,有效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

“六个必须坚持”深深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惟邦本、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经世致用、多元一体、天下大同等中国智慧,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我们要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逻辑意蕴,把“六个必须坚持”学习好、领悟好、运用好,以宣传之力主动担当作为,为再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广东贡献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网编:周丽娜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