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向度

2025-09-1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黄祖辉

人民城市理念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新时代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悦理轩

◎本文责编/李育蒙

城市,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的核心载体,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在上海考察时创造性提出的。其核心要义是城市是人民所有,城市建设和发展依赖主体是人民,参与主体是人民,成果共享主体是人民。

人民城市理念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新时代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深刻把握和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让城市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依托。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总书记明确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工作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的核心是人。人民城市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为了谁”“依靠谁”“谁评价”“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命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深刻把握和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规划中体现出“人”的核心位置,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深刻把握和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应充分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广泛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凝聚民智、汇聚民力,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机制,努力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真正转化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由此可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行动先导。

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必须依靠科学方法。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深刻阐述了我国城市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了“两个转向”的重大判断,凸显了新时代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与艰巨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方法,有效解决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问题。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科学路径。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处于“两个转变”的关键阶段,必须将城市视作有机生命体,进行系统性谋划,增强城市工作的全局观、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深刻把握和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就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协调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融汇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要切实转变以往重建设轻治理、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发展活力;要协同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积极调动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力量。

由此可见,坚持系统观念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有效方法。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当下,唯有以创新驱动城市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发展原则和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表明,坚持创新驱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现实需要。

回顾世界城市发展历程,许多地区曾不同程度地遭遇“城市病”的困扰。例如二战后,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由于创新不足,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贫困加剧、住房短缺等问题。这些教训警示我们,人民城市建设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激发新动能,才能有效防范“城市病”,为城市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然,创新也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例如珠三角地区城市与粤东粤西粤北城市,因区域位置、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不同,面临的发展难题各具特色。若采取千篇一律的发展路径,不仅难以发挥城市自身优势,还可能导致资源错配、发展低效。

因此,城市发展应依托自身特色,制定差异化创新实施方案,将创新贯穿于经济转型、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安全保障等各领域,让创新真正契合城市发展需求,推动人民城市建设走深走实。

由此可见,坚持创新驱动是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城市治理,始终将其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极大推动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实现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正在走出一条立足中国国情、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做好城市工作,根本保证在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于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之中。从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到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都深刻体现出我们党对城市工作领导规律的认识持续提升。

这种认识的深化,既突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必要性,也彰显其重要性。在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中,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覆盖各方面,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提供坚实政治保障,确保城市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更好契合国家治理全局需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实践来看,党的领导通过“党建引领”机制深度融入城市治理各环节。基层党组织作为坚强战斗堡垒,凭借政治、组织和制度优势,成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关键力量。例如上海市在推进中心城区旧改过程中,通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了党对人民城市建设的坚强领导,切实推动了人民城市理念的落地实践。

由此可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根本保障。

◎执笔/黄祖辉(作者系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东莞社科名家曾志嵘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工作室成员)


网编:周丽娜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