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汕头营商环境何以位居粤东西北首位

2025-09-1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史成雷

汕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协调机制,连续4年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居粤东粤西粤北城市首位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通讯员/李建昂   郭烨   发自汕头 

◎本文责编/郭芳

位于汕头龙湖工业园区内的韶山南路,两旁密集分布着广东正超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超电气”)等诸多企业。虽下着小雨,现场仍机器轰鸣,道路正抓紧改造提升中。

此前,正超电气总经理吴厚烽了解到,道路设计高度高于企业地面。一旦涨潮,海水倒灌可能导致企业内涝。在去年底召开的“企业家与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上,吴厚烽现场向汕头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了更改施工方案的诉求,由市政企“直通车”工作专班负责跟进。

“没想到,道路设计方案当月就进行了更改,很快就进入施工阶段。”对于汕头市对企业诉求的反应速度,吴厚烽直言非常惊喜。

营商环境决定着城市的今天,也决定着城市的明天。

近年来,汕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系统推进,建立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协调机制,连续4年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居粤东粤西粤北城市首位,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加速对标珠三角地区先进水平。

不久前,汕头时隔两年再次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在会上掷地有声: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汕头高质量发展的最强“磁场”、最亮“名片”、最响“品牌”。

强改革,攻坚“一把手”工程

正超电气扎根汕头超30年。不久前顺利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认定。

“公司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与汕头营商环境的改善是分不开的。”吴厚烽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汕头聚焦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机制创新打通服务堵点,让“政府服务无死角、企业发展无顾虑”。

此前,企业碰到恶意投诉等情况,每被投诉一次,相关部门就要上门执法检查一次,既浪费了公共资源,又对企业生产形成干扰。怎么办?

在汕头,如今这一问题有了解决方案。汕头市司法局副局长林振达介绍,汕头探索“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实施办法,对企业一段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做综合的检查,检查结果可直接作为行政执法机关日后办理对该企业投诉举报线索、回复投诉举报人的参考。截至2025年7月,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实施行政检查次数同比下降46.3%。

“汕头市司法局牵头组织开展全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推行柔性执法,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等,努力打造汕头法治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林振达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汕头在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必然要求,也是汕头激发发展活力、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关键举措,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罗川介绍,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汕头等3市部署开展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近年来,汕头坚决落实上级部署,紧扣发展所需、问题所在、人民所盼,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通过实施“四步走”战略:2022年对标提升、2023年深化提效、2024年全面提质、2025年攻坚突破,汕头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速构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营商环境,其探索形成的10项典型经验创新举措已在全省复制推广。

截至2024年,汕头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四年居粤东粤西粤北城市首位。

优服务,让企业群众更加可感可及

推动正超电气诉求解决的汕头市政企“直通车”,创立于2020年底。打开汕头市政府网站,首页显著位置上设置了政企“直通车”板块,企业可以直接在上面提交自己的诉求。

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政府收到企业诉求后,咨询类诉求事项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反馈,意见建议类诉求事项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反馈,涉企服务投诉事项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反馈。汕头还先后召开10次现场座谈会,由市主要领导与企业负责人“一对一”座谈交流,一企一策协调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目前,汕头政企直通车平台已受理企业诉求196宗,办结率达98.5%。

温湛滨强调,要推动流程再造优服务,用心用情服务好企业,着力打造“让企业群众更加可感可及”的政务服务。

汕头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林耿宇介绍,聚焦深化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汕头“能取消的取消”“能下放的下放”“能上网的上网”“能秒批的秒批”,“秒批秒报”专区上线事项118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秒报率32%,秒批率10.8%;在全省率先推出“不见面审批”事项专区,汇集市级和7个区(县)41个行业部门共计1117项事项……

营商环境的提升,政府的精准服务,正全面激发汕头企业发展活力。

位于汕头潮南区的广东联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和科技”),致力于低碳数字智能纺织印染先进设备研发与制造。2012年成立以来,联和科技创始人、总经理苟亚松始终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公司目前年研发投入约占营收的10%。

对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来说,人才短缺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最大的阻碍之一。2022年,苟亚松将自己的困难反映到区工信部门。“没想到诉求得到区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久后,潮南区在深圳宝安区成立‘反向飞地’,我们就地成立研发公司,实现‘拎包入住’并享受到较大的租金优惠,成功解决了人才难题。”苟亚松兴奋地表示。

苟亚松介绍,不到两年时间,深圳分公司就成功突破了几项人工智能领域的发明创造,并在汕头投入验证使用。目前,公司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新智造基地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全面投产后将使公司产值翻两番。

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6月下旬,正超电气将“一种无线传输数据的模块化触头啮合深度检测计”专利提交到汕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月8日正式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8月29日就拿到授权证书。而在以前,企业申请一个专利需要一两年时间。

汕头市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张壁坚介绍,作为广东省内第四个、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汕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21年12月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投入运行,主要面向化工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开展集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和导航运营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此外,汕头获批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汕头受理窗口,并于2024年1月在汕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实现专利、商标业务“一窗通办”。

2024年,汕头新增专利24587件,比增10.31%。

保要素,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内,广东首个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汕头跨境数字经济产业园在不久前启动建设。而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的西之月&1688汕头跨境选品中心,则是入驻产业园的核心项目之一。

广东西之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之月”)是汕头本土成长起来的跨境电商企业。西之月总裁胡华东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成立8年来,西之月营收几乎年年翻番,今年有望突破10亿元,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布置了海外仓。

“一方面,汕头的大健康、纺织服装、玩具等产业较为发达,还有大量知名的展会,为西之月跨境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汕头对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支持力度非常大,为企业安心发展提供了保障。”胡华东说。

胡华东举例,汕头是国内仅有的3个国际海缆登陆站城市之一。西之月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直接访问外网,为企业国际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汕头市商务局副局长江宏介绍,汕头出台了全省第一个跨境电商促进条例《汕头经济特区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条例》。2023年底,华侨试验区成为全国率先获准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试点的区域。目前有550家企业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试点企业订单量环比增加10%~15%。

企业所需,政府所能。汕头不断健全全要素保障体系,推动要素改革降成本,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汕头市国有参股企业市粤海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汕头粤海水务”),承担着为中心城区供水及为“两潮”地区应急供水的重要使命任务。

汕头粤海水务副总经理汪冬宝介绍,汕头大力推进“获得用水”改革,通过优化流程、压缩时限、降低成本,将涉及外线工程的报装总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不涉及外线的压缩至3个工作日。汕头粤海水务年均为用水对象减负超1000万元。

在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汕头“获得用水”指标全省排名第10,较2023年上升3个位次。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用脚投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汕头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超过55万户,数量居地级市第六、粤东粤西粤北第一。


网编:周丽娜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