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80后”棠叔:乡村文保的多重使命

2025-09-15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影子

黄金棠对瓜洲村史如数家珍。《南方》杂志记者影子/摄影

黄金棠对瓜洲村史如数家珍。《南方》杂志记者影子/摄影

黄金棠投身于广州增城新塘镇瓜洲村文保工作已长达50年,对他而言,文保早已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深深刻进骨子里、融入血脉中的使命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实习生/邓静惠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张蓓蕾

“希望更多的新塘人了解过去的新塘历史。”8月24日,黄金棠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他收集整理的《寻觅新塘地区被湮没的村落和圩市》2015年发表在“新塘文艺”公众号上,10年后的今天又在微信公众号上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这句话不仅是他的心愿,更是一份久久不变的誓言。

朋友圈里的感慨,正是他日常生活的写照。一早,81岁的黄金棠已踩在乡村小路上,对村子里的古建筑进行日常巡查。50年来,他的脚步踏遍了瓜洲村的大街小巷,追寻着历史记忆。他既是古迹的守护者,也是故事的传声人。这份执着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瓜洲文史守护者

瓜岭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东部清湖都的白石河下游,是著名的水乡、侨乡,又名瓜洲村。瓜洲村始建于明朝成化初年,至今仍完整保留着明清时期岭南水乡的历史风貌。林木掩映,鸟语花香,河水碧绿,水流缓缓,一条绿绸带将瓜洲村一分为二,宛如世外桃源。古村落中明清古建筑的祠堂与中西结合的碉楼交织相映。

黄金棠身形清瘦硬朗,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棠叔”。棠叔曾是瓜洲村党支部书记,自1975年任职以来,便严抓建房管理,防止大拆大建。为了加强对瓜洲村古建筑的保护,他带领全村组建文物巡护队,对祠堂进行防治维护,并重点保养具有历史价值的碉楼……

2005年退休后,他先后整理撰写了《瓜洲吟草》《侨乡瓜洲》《白石河流传的故事》三本关于瓜洲村历史文化的书籍,希望瓜洲村的村史能长长久久地流传下去,让更多新塘人更加了解过去的历史。其中《瓜洲吟草》获得第六届增城文艺诗词楹联类二等奖,《侨乡瓜洲》被新西兰华侨译成英文版。

五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黄金棠成为基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代表。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2023年,广东评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棠叔荣获先进个人,是获奖个人中最年长的一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家张载的这句名言,成为棠叔的精神坐标。面对《南方》杂志记者的提问,他笃定地说:“保护文物工作不辛苦,从未想过放弃。”

乡村文保的多重使命

黄金棠投身于瓜洲村文保工作已长达50年,对他而言,文保早已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深深刻进骨子里、融入血脉中的使命。

2025年,棠叔出版的《白石河流传的故事》在“新塘文艺”公众号连载,封面、封底中瓜洲村的11条巷子从书籍通过网络走向了世界。在《白石河流传的故事》中记录了这样两个人物,《黄雨芝任教》聚焦侨乡瓜洲教育家黄雨芝的风骨,点燃了瓜洲村一方水土之上绵延不息的人文精神;《黄田惠的为人与教子之道》彰显侨领黄田惠的格局,其“授人以渔”理念将个人财富升华成对桑梓的深沉责任与对后代的智慧投资。

在棠叔看来,详细整理撰写村史,对古树古建筑等严加保护,是对乡村集体文化记忆的守护、对瓜洲村人文历史的延续。瓜洲村的这些村史记载和古建筑文物是连接村民的情感纽带,不断地凝聚人心,增强乡土认同。

在棠叔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村民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让祠堂、碉楼等古建筑的故事被重新讲述。它们既保留着古韵,又与现代发展相结合,在现代生活中得以继续流传。如今,瓜洲村的文化遗产也成为文旅发展的坚实基础,把瓜洲村的历史传得更远更久,为乡村振兴和持续发展注入了文化动力。


网编:周丽娜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