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护航,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需要综合施治、久久为功
◎《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通讯员/深纪宣 佛纪宣 河纪宣 潮纪宣 鼎纪宣 龙华纪宣 发自深圳、佛山等地
◎本文责编/蒋玉
“这笔欠款到账,我们终于能扩大生产线了!”在河源市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监督推动下,一批涉营商环境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有关企业纷纷感慨营商环境的新变化。
“现在生产线再也不用担心电压不稳了,我们企业扩产增效更有底气了!”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纪委工作人员到陶瓷企业开展回访时,负责人连连称赞。
“感谢纪委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潮州市纪委监委督促纠治整改吃拿卡要、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影响市场秩序问题后,潮安区一名民营企业主难掩喜悦之色。
…………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涉企执法专项监督工作持续落实,以监督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服务“加速度”,办事省心
“原以为10多天办好就不错了,没想到3天就办好了!”在河源市东源县政务服务中心刚办完项目审批的陈先生对“一窗通办”赞不绝口。
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河源市纪检监察机关对政务服务“中梗阻”问题的精准监督。
“政务服务窗口是否存在‘体外循环’?涉企检查是否频繁扰企?”东源县纪委监委督查组走进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以群众身份模拟办理“企业开办”业务,全程体验办事流程。这种“模拟办事”沉浸式监督倒逼流程优化已成为常态,共督促推动36个部门1476项事项实现进驻,协调整合27个部门1050项事项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孩子能就近上学,员工就能安心工作,企业就更有信心了!”在河源市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监督推动下,一批涉营商环境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有关企业纷纷感慨河源营商环境的新变化。
“只有站在企业角度,心贴心设身处地地监督,才能发现真问题。”河源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走进肇庆市鼎湖区永安工业园膜卡汽车膜生产基地,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忙碌。从2024年6月摘地、动工到2025年3月生产设备进场,这个项目仅用10个月就完成一期建设并进行试产……
今年6月,某陶瓷公司因生产规模扩大,用电需求急剧增加,原有供电量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企业面临阶段性用电紧张问题,直接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经走访得知后,鼎湖区永安镇纪委高度重视,立即将该问题纳入优化营商环境重点监督事项,迅速组织该公司和供电等部门召开现场协调会,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同时,该镇纪委督促协调供电部门加快审批流程、指导实施引电工程,指定专人全程跟踪工程进度,每日跟进施工情况,及时推动解决线路铺设、设备安装、协议执行等环节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引电工程无缝衔接、按期投运。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7月上旬引电工程顺利完工。
从企业反映“用电紧”到实现“用电畅”,该镇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化解了用电难题。这样的涉企服务“加速度”,如今在鼎湖区、肇庆新区已成常态。
坚持问题导向,查处典型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更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持续推动监督执纪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助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现在大家都很自觉,只要我们安安心心做好工程,什么检查都不怕了。”近期,佛山市三水区纪委监委对区内某工程建设项目工地进行回访,施工方管理人员对执法检查作风的变化深有感触。
近一段时间以来,佛山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以查办案件开路,发挥“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优势,深入基层一线收集问题线索,开展调查核实,严肃查处群众和企业身边的“蝇贪蚁腐”。
佛山市南海区纪委监委对某镇综合执法办多名协管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管理服务对象规避检查执法,接受宴请、收受财物等行为,给予党内处分并没收违法所得。三水区纪委监委查处区质安站在工程项目监督中吃拿卡要、收受红包礼金“窝案”,以强大执纪执法力度,释放坚决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梗阻”的强烈信号。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
潮州市纪委监委强化监督,督促纠治整改吃拿卡要、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影响市场秩序问题。
潮州市潮安区是工业制造强区,全区共有工业企业超万家,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尤为重要。
然而,此前一段时间,潮安区某镇的民营企业主却叫苦连天。该镇分管综合执法工作的原副镇长陈某某肆无忌惮地将手中执法权疯狂“变现”,大搞选择性执法、逐利性执法。“送钱就能违建”形成“破窗效应”,影响了当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同一条路的两处厂房,陈某某收受几万元好处费后放任民营企业主建成三层厂房,没有送好处费的民营企业主的违建厂房就被拆除。”当地群众愤愤不平。
潮安区纪委监委从陈某某入手,深挖彻查其背后的利益输送和充当“两违”保护伞等问题,当地民营企业主纷纷拍手称快。
常态化监督,综合施治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标本兼治,推动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营商环境监督机制,形成常态化治理格局。
在深圳,涉企执法专项监督工作是该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部署要求的政治行动,也是践行“两个维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园区外围的树太高,担心台风天到来时会有安全隐患,建议提前修剪。”在2025年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第一季度廉情监督员座谈会上,廉情监督员阳金星反映了一条来自三和国际园区的诉求。
大浪街道辖区企业多,是龙华区首批营商环境监测点之一。
了解情况后,大浪街道纪工委当天下午便协调督促街道市政、所属社区和环境公司进行实地勘查研判,根据树木生长情况和园区需求制定修剪方案。之后,环境公司按照方案及时完成了对园区外围树木的疏枝修剪,让问题得到高效解决、企业看到切实变化。
试点打造营商环境监测点,探索建立各类经营主体“联络员”、营商环境“监测员”机制,是深圳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将监督“探头”架到企业一线的有益尝试,旨在精准发现问题,坚决清除损害营商环境的“绊脚石”。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需要综合施治、久久为功。
佛山市纪委监委围绕优化涉企服务、助力企业发展等方面,倾听企业呼声,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上设置“损害营商环境举报”网络举报专区,在行政服务中心涉企服务窗口摆放“监督意见卡”,建立涉及营商环境专项台账。与此同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监督不是挑刺,而是帮企业扫清发展障碍。”河源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强调。该市纪委监委推动成立河源市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建立“8+N”议事协调工作机制,解决各类市场主体反映(投诉)损害营商环境建设的事项,实现执法、司法“一站式”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监督护航永远在路上。从监督执纪到制度创新,从个案查处到系统治理,从政策落地到服务提质,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正以务实举措和担当作为,打通营商“堵点”、破解企业“痛点”、清除发展“难点”,为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保驾护航。
网编: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