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共育美德:如何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

2024-03-18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影子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让每个人都能在道德的熏陶下,成就大德、共育美德?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发自广州、韶关

◎本文责编/张蓓蕾

本期嘉宾

张雪峰(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秦大禹(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思政科教研员,广州市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邓昌忠(南雄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南雄慈善总会会长)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道德,作为社会文明的基石,不仅关乎个人的品行修养,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让每个人都能在道德的熏陶下,成就大德、共育美德?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期“圆桌论坛”我们邀约三位专家就“如何共育美德”进行探讨。

美德共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的策略

《南方》杂志:您认为在当下社会,共育美德的关键策略是什么?政府和民间应如何协同合作,共同推动道德建设?

张雪峰:在新时代共育美德的关键策略,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引导人们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其次要在社会上倡导法治精神、契约精神、守约观念,号召每个公民都诚信守法做表率,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再次要发挥家庭社会细胞的作用,重言传身教,教知识的同时注重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秦大禹:在当下社会中,共育美德的关键策略之一是建立健全社会道德教育体系。这需要从教育体制、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入手,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政府应出台法规,规范社会行为,普及道德观念,营造良好风尚。建立道德模范推广机制,表彰先进,激励更多人学习楷模。开展志愿服务,营造关爱社会氛围。学校应将德育放在首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美德与社会责任感,为共育美德贡献力量。

邓昌忠:在我看来,共育社会美德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可以做到的,要集合社会各方力量才能协作达成,所以“共育美德”关键在于“共育”。

引导、构建、维护和完善社会隐性公共道德秩序是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应有和核心职能,政府应该是道德建设“引导员”,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道德建设。一直以来,南雄市民政局始终坚持引导和带动群众参与道德建设,通过发动联动乡贤、社会慈善力量建好用好“长者食堂”、重点节日走访、开办留守儿童学围棋特色课堂等各类活动,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做好困难群众救助、积极指导各村(居)修订村规民约、全面推广乡村振兴“积分制”“清单制”,稳步推动“移风易俗”,营造弘扬美德、提倡文明的新风气,促进乡村德治。可以说,民政工作做到哪里,我们道德建设就推动到哪里。

《南方》杂志: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为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作出贡献?

秦大禹:作为个人来说,首先,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强化自律意识。其次,注重个人修养,反省言行,日省其身,从善如流。再者,关爱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汲取道德智慧,提升道德素养。最后,积极践行道德准则,坚守原则,敢于担当。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不仅影响身边人,更为社会道德水平提供正能量,共同推动社会道德建设与文明进步。

张雪峰: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每个公民都要树立“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的思想观念,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做到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戒贪止欲,克己奉公,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之“钙”,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民。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要求》,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要胸怀天下,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被身边人“拉下水”。

邓昌忠:首先我们要做到慎独,将道德自律固于心,在任何场所正心诚意不逾矩,在任何时间克诚守约不自欺。特别是作为党员干部,应不断涵养精神品格、提升道德境界,在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我们也需要宣传好中华美德,用群众听得懂、可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用好短视频、宣传册等方式。

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实践

《南方》杂志: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实践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让传统美德焕发新的活力?

邓昌忠:我认为主要面临榜样引领作用发挥不足、崇尚道德氛围营造存在短板的问题。比如,广东省广大社工在基层一线服务困难群众,默默耕耘,用心用情守好护好基层困难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但社会对道德模范等群体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大众目前对社会工作者的了解不多,认知度不高。我们关键要做好价值引导与宣传教育,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工人才发展的浓厚氛围。在广大社工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增强社会对社工的认同和尊重,使广大社工在工作中彰显自身价值,增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再进一步将这种认同感和荣誉感反馈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中去,实现美德的传承与实践。

秦大禹:在现代社会,传统美德传承与实践面临诸多挑战,如快节奏生活导致压力加大、物质化倾向、道德观念多元化、自媒体缺乏监督而不负责任的传播等。为此,首先需加强教育引导,全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流媒体宣传传统美德典型,学校和社交媒体加强美德和社会公德宣传。同时,鼓励人们参与实践,通过志愿活动等形式让美德得到体现。榜样引领也至关重要,通过媒体和社会活动宣传美德典型,激励人们向榜样学习。最后,创新融合传统美德与现代价值观,赋予其时代感和吸引力,共同推动美德传承与发展。

美德传承与实践对当下现实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南方》杂志:您认为美德传承与实践在当下现实社会中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它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有何重要作用?

张雪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两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成果丰硕。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就要在亿万中华儿女中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才能展现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秦大禹:美德传承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它激发人们的社会担当,塑造良好社会风气,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增进亲情、友情等社会关系。美德传承引领正确道德观念,塑造社会积极价值取向。同时,它增进社会凝聚力,形成共同价值观,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推动文明发展。此外,美德传承提升个体幸福感,塑造健全道德人格,为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提供支撑,激励青年学生传承美德、创新发展文化。


网编:卢益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