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2023-01-17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李育蒙

视觉中国/供图

视觉中国/供图

2023年广东将安排1167.02亿元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支持推出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举措

◎《南方》杂志记者/李育蒙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林若川

春节渐近,年味渐浓。广东多地恢复开放的传统花市人头攒动,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洋溢着幸福的味道。这份幸福,是民之所望,更是政之所向。锚定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聚焦幸福生活这一“国之大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民生难题,一定能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两会里的“重头戏”

“要以稳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保障,让孩子们茁壮成长、老年人乐享幸福”“必须把娃娃的事办好、把祖国的未来培养好”,细读报告,温暖扑面而来。每一年的省两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都是“重头戏”。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建言献策,民生都是高频词,都是热点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的民生是坚持“小切口大变化”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展望未来五年则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均衡性可及性,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从过去到未来,一以贯之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民生实事”书写“人民至上”。

代表委员议案提案里的民生,过去五年值得“点赞”,未来五年值得“期待”。既关注“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能否满满当当、量足价稳这样的日常生活“小事”,也有能否实现“老有所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幼有所育”这样的人生家庭“大事”。从“小事”到“大事”,一以贯之的是为民生事业建真言、献良策、促发展,是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发声。

民生为什么是“重头戏”?因为它一头连着国家发展大势,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透过民生实事,既可以看到民生答卷如何书写,更可以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大力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省两会上,2023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一经出炉,便引发强烈共鸣。十件“接地气”的民生实事,事事连着千家万户,件件关乎群众冷暖,每一件都值得用心用情用力书写。

幸福里的“新期待”

民生实事之所以能直戳人心,引发共鸣,是因为民生实事里,有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是因为民生连着民心,只有通民心、达民意,民生事业的发展才能更温暖,民生实事催生出的幸福才更有质感。

如何加快推动健康广东建设?省人大代表、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卓华建议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单位、协同专业基地工作机制,推动解决这些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难题。如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省人大代表、梅州梅县东山中学教师丘姗姗建议,持续改善省内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稳步提升乡村学校的办学能力。如何守好“一老”?省政协委员、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认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养老。如何护好“一小”?省政协委员、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黎锦城建议积极构建以政府主导,以普惠微型托育机构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托育服务体系。这些通过代表委员发出的“民声”,通过代表委员的积极履职“亮相”两会舞台,变成了真正要办好的事。

从医疗到教育,从养老到护小,参会的代表委员交出的履职答卷中,都是紧扣人民群众期待,都是在回应民之所忧。对于代表委员来说,把目光投向更广泛的人民群众中间,多从人民群众寻找问卷,当好人民群众“传声筒”,才能找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才能更好地助力实现政之所向为民之所盼,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稳就业,让老百姓的生活有奔头;优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强医疗,在保健康、防重症中为健康广东保驾护航;美环境,让绿美广东引领展现更美的景象;送文化,让人民群众乐享“诗和远方”;抓治理,全力守护广东父老乡亲安宁;兜底线,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省两会上的民生部署,不仅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民生需求清单”,更是在集思广益过程中形成的“幸福生活账单”,让人民群众对于2023年有了更多期待。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断发展的,这也需要各地各部门以办好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实干里的“坐标图”

“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响鼓重锤、快马加鞭的殷殷嘱托。”省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生动诠释了广东锚定使命任务该怎么干,怎么做。

“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省政府工作报告直面困难挑战,强调民生事业发展要补齐短板。如何补短板,从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等多个角度,省两会已经绘就了民生事业的坐标图,明确了民生任务的时间表。

民生实事贵在“实”。1月12日,广东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钱袋子怎么花?预算报告显示,将安排1167.02亿元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支持推出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举措。这是用真金白银,实实在在地推动幸福生活进入群众家中。

幸福,并非遥不可及,但更非唾手可得,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正如省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践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工作,让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惠民政策落地,让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掷地有声。

民生福祉要达到新水平,必须以干促实。尤其是要找准发力点,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突出解决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让老百姓生活更有奔头,幸福更可预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东父老乡亲。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掌握“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成事之道,对于抓准抓实民生实事,各地各部门要锚定民生事业图,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中找准“小切口”,扛起民生“大责任”。要用苦干实干、能干善干绘出就业形势更稳、养老服务更优、健康医疗更便、教育文化更好、社会保障更全的精彩答卷,真正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办好民生实事“永远在路上”。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沿着既定目标阔步前进,只要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我们一定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一定能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广东父老乡亲的生活,也一定会步步高、喜洋洋。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