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让文明实践阵地成为“百千万工程”的文明主战场

2023-11-1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陈冀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县、镇(街)、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是“百千万工程”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

◎陈冀(中共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文责编/李育蒙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着眼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作出的重要部署。自2019年全面启动建设以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如雨后春笋遍布城乡大地。以江门为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1500多个实践阵地。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从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着眼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而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从全覆盖的体系到高赋能的使命责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被赋予了建功新时代的担当作为。县、镇(街)、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是“百千万工程”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承担着宣传发动、文明展示、凝聚人心、社会治理的四大阵地功能,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对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高质量落实“百千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宣传发动的阵地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本质上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建立文明实践阵地的主要目的,是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文明实践更好地凝聚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从而形成巩固壮大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百千万工程”关系广东亿万群众福祉,必须振奋广大人民群众自信自强的精气神、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因此要运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宣传宣讲的强大功能,把“百千万工程”的蓝图政策讲清楚,益处实惠算明白,行动规划做透彻,从而建立起最广泛、最团结的思想和行动同频共振的共同体。

一切生动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而要实现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必须要对群众思想进行教育引导。站在事关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和全局,文明实践阵地要在更有效宣传引导发动群众上做研究、下功夫,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江门市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理论宣讲品牌项目“音乐党课”,通过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模式,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高素养。如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江门“七彩流动课堂”项目,面对各类场所、针对不同人群,分众化、潮流范、接地气地宣讲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这些成熟且有效的品牌项目让基层理论宣传“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可以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宣传载体手段被广泛运用起来。

文明展示的阵地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百千万工程”是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广东从发展窗口向文明窗口跃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更是展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窗口”。

江门市是全国著名侨乡,在广大海外侨胞眼中,“第一眼”看到的中国就是家乡,家乡是什么样,中国便是什么样。因此,江门市理所当然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文明的“重要窗口”,遍布城乡大地的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是一个个文明形象展示的“小窗口”。透过这些“窗口”,能让外界看到广东乃至中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成果,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

今年年初,江门市委宣传部提出打造十张城市文化名片,“文明形象的展示地”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发挥侨乡优势,江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牵头开展“根在侨乡 绿美广东”华侨华人共植文明林活动,推动广大海外侨胞积极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百千万工程”,为乡村全面振兴汇聚力量。

此外,江门还打造“文明实践流动书柜”“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一大批“不设墙”的新型阵地,不断优化“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通过依托文明实践阵地,江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向海外展示春节、端午、中秋等民俗活动,让世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氛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江门还推出了海外华侨同唱一首歌《我的中国心》、“江门来上分”城市形象宣传短视频比赛,受到了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并在中央文明办推出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巡礼”中,成为广东省首批入选展播城市。

凝聚人心的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省委明确要求,在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中,要把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作为重要任务,用文化的力量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为“百千万工程”不断注入精神力量与文明活力。

广东地处“两个前沿”,在地理位置上是“交汇处”,文化上是“交融处”,意识形态领域是“交锋处”,各种交流互动频繁,难免信息芜杂,需要激浊扬清。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要以正能量主动占领农村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通过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及时把党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清楚明白地传达到群众手中。

近年来,江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理想信念宣传教育,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振农村群众的精气神。坚持教育引导,大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下基层活动,深入各级文明实践阵地讲理论、讲政策;坚持以文化人,通过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坚持文体结合,依托各类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等文体活动,实现传承文化与群众需求双赢;坚持文化惠民,通过提供“点单式”文艺服务进基层清单,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惠民活动,为净化乡风、淳化民风注入源源不竭的文明力量。

社会治理的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因其所肩负的使命责任,与生俱来便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用好文明实践阵地这一载体,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近年来,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志愿者参与基层网格化治理,有效解决了党的基层组织在走进贴近群众、真知百姓痛点、治理社会堵点等方面的问题。在“百千万工程”中,也需要发挥出这样的作用。

“百千万工程”涵盖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社会治理重要阵地。从硬件建设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是农村精神文明之形的应有之义;从软件建设看,推进乡风文明、提振群众精神面貌、破解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等,是农村精神文明之魂的内在要求。

伴随着“百千万工程”向纵深推进,也需要在党建引领下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这方面有着突出优势。如江门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梳理推出民生、法律、科技、党建等7大类100个志愿服务项目,探索“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系统与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相结合,实现了“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运行机制,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

为在“百千万工程”文明主战场中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江门市制定了《江门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获得省委领导的重视肯定。这“十个一”示范工程包含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化惠民、乡村治理等方面,激发出乡村内生精神动力,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了施工图与路线表。接下来,江门将以“十个一”示范工程为抓手,以建设道德美、风尚美、环境美、文化美、和谐美“五美”乡村为目标,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网编:卢益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