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南粤“镇”兴记

2023-11-1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史成雷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实施,广东1612个镇街“全体总动员”,上演了一场南粤“镇”兴的美丽图景,为镇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广州、东莞、茂名

◎本文责编/郭芳

东莞市长安镇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全镇有772家高新技术企业。 南方日报/供图

东莞市长安镇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全镇有772家高新技术企业。 南方日报/供图

在我国的行政治理体系中,镇既是行政结构的最基层,也是联通县和村的关键节点。没有镇域振兴,就很难做到乡村的全面振兴。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把“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并提出要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

按照“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部署,广东将全省1612个镇街分成城区镇554个、中心镇239个、专业镇260个、特色镇315个、普通镇244个,推动乡镇实现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

近一年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实施,广东1612个镇街“全体总动员”,上演了一场南粤“镇”兴的生动图景,为镇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全面开展做大做强中心镇行动

东莞市长安镇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同时也是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全镇772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440家从事五金模具等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行业。

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模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国检中心”)就坐落在这里。国检中心负责人吴正环博士介绍,国检中心2017年落户长安镇,面向东莞乃至华南提供检测、检验、标准制修订、培训、认证等质量技术服务,实现一次检测,全球通行。

近年来,国检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影响力,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20余项,推动东莞模具钢风险监测合格率逐年提升,助力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倍增,带动东莞模具产业升级发展,成为长安镇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

“模具产品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精度等方面要求非常高,这些都需要先进的设备去检测。”东莞市五金机械模具行业协会执行会长、V1工业互联网高级副总裁莫灿威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国检中心建有精密测量室、力学室、化学实验室等13个实验室,设备先进,但价格昂贵,有的近1000万元。由国检中心提供检测等服务,可以大大节省企业的设备投入成本和人力成本。

从实体经济到转型工业互联网,莫灿威所在企业在长安镇从事模具产业近20年。“长安镇模具产业链完整,企业成本优势明显。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模具产业的发展,至今已连续举办二十三届中国(长安)国际机械五金模具展览会。今年以来,政府还加大了对企业参展补贴的力度和范围,我们参加了七八次国内外展会,参展成本政府补贴达到30%~50%。”他说。

长安镇是今年新确定的全省239个中心镇之一。当前,长安镇正全力抢抓“百千万工程”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奋进“千亿镇”行列,推动高质量发展。

“按照‘百千万工程’部署,广东突出发展一批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未来潜力较大的中心镇,有条件的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和县域发展的支撑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先后印发《广东省做大做强中心镇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聚焦壮大高水平的镇域经济、完善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等五大重点任务,全面开展做大做强中心镇行动。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截至目前,2023年确定的60个中心镇样板已全部完成乡镇建设工作方案的编制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举办全省美丽圩镇和中心镇建设培训班(第一期),助力各地提升乡镇建设管理水平;引导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全省239个中心镇均已完成建筑业企业结对,确定结对帮扶项目近300个。

新一轮专业镇建设工作向粤东西北倾斜

走进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古水河蜿蜒清澈,两岸茂盛的竹林更增加了一份幽静,让这里享有“十里画廊”的美誉,每天沿着河边徒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古水镇党委书记梁积瑜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古水镇是广东竹子加工专业镇,竹子资源十分丰富,面积达24万亩。竹产业拥有市场主体106家,2家规上企业,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2022年产值达3亿元,其中出口产值达8000多万元。

“今年以来,古水镇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制定了《古水镇2023年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建、升、通、储’等举措扎实推动竹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竹林道建设等项目落实,致力于将古水镇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竹子加工专业镇。”梁积瑜说。

在广东新划分的260个专业镇中,古水镇(工业类)名列其中。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际上早在2000年,广东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20多年来,广东认定的省级专业镇达447家,目前经济规模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0%以上,集聚了中小企业9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3.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3万家,在消费电子(长安—寮步)、家电(北滘—南头)等领域已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全国四个“千亿镇”中,广东占两个。今年8月,赛迪顾问发布“2023镇域经济500强”榜单,广东有81个建制镇入围,在前100名中占33席。

按照今年新的划分类型及标准,在全省260个专业镇中,其中珠三角地区115个,粤东地区39个,粤西地区50个,粤北地区56个。粤东西北地区的总和超过了珠三角地区。

“按照‘百千万工程’部署,省科技厅将新一轮专业镇创新工作重心放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努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问题。”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将在欠发达地区打造专业镇创新发展的样板标杆,鼓励和支持相关专业镇对接珠三角地区优势产业和创新资源。

近日,省科技厅制定《广东省创新型专业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指导新一轮专业镇建设工作开展。“在三年行动方案中,我们将重点实施创新强镇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在全省建设150个创新型专业镇,推动专业镇创新综合能力实现大幅提升。”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透露。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在地处粤北山区的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医疗资源这块短板有了极大的改善。

今年8月,在驻水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度帮扶的新的水头镇卫生院正式运营。走进卫生院,宽敞明亮的门诊大楼、崭新的服务设施,都让这里与一般的乡镇卫生院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水头镇卫生院执行院长、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林永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新的卫生院按照全省一流中医药特色基层卫生院标准进行打造,并由帮扶组团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组建7人专家团队,入驻卫生院进行帮扶。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就有2000多人次前来就医,还有不少病人是从广州甚至香港过来的。

在卫生院旁边,几栋6层楼高的医养楼同样落成不久。驻水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谢少举介绍,水头镇引入社会资本,首创“公私合建+合营”发展模式,投入3.1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床位1000余张的医养中心,大力发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卫生医疗+养生养老”现代乡村服务业。

2021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创新开启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域全覆盖推进全省1000多个乡镇、近2万个行政村全面振兴。7174个单位的1.7万多名干部人才下沉乡镇,展开一场组团式、造血式、共赢式帮扶。

如今,广东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历经两年多探索。“各地各工作队主动融入‘百千万工程’,整合衔接政策资源,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广东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广东乡镇的变化显而易见:统计显示,2022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比2021年增加33%;截至2023年6月,组团帮扶单位、工作队联合所在县镇共引入7488家企业到帮扶地区,投资总额达650亿元,带动低收入人口28.7万人就业增收;通过珠三角帮扶市和粤东西北地市学校、医疗机构结对帮扶,被帮扶地公共服务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网编:卢益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