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客商力量,助力苏区“融湾入海”
11月3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代表1000余人出席,规模创历史新高。 连志城/摄影
世界客商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广东省保留举办的三大节庆活动之一。时隔六年,世界客商大会再次召开,将为“弘扬客商精神,助力民族复兴”注入澎湃动力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温柔 发自梅州
◎ 本文责编/郭芳
梅州,古称嘉应州,地处山区、江连大海,是客家先民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客家人衍播至海外的重要出发地。梅州也因此有“世界客都”之称。
11月3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代表1000余人出席,规模创历史新高,并首次在全球五大洲设立海外分会场。
在千百年的迁徙奋斗中,客家人形成了爱国爱乡、崇文重教、勤劳质朴、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涌现出了一批戎马将帅、政界精英、商界翘楚、人文大师,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客商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广东省保留举办的三大节庆活动之一。时隔六年,世界客商大会再次召开,将为“弘扬客商精神,助力民族复兴”注入澎湃动力。
“苏区融湾先行区”机遇广阔
广东省对办好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高度重视。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办好世界客商大会”。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世界客商大会上表示,我们抢抓重大战略利好,聚焦“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积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全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都为世界客商拓展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作为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承办城市,梅州同时也是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
202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梅州建设粤闽赣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2022年9月,《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获国家批复实施,明确支持梅州全域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2023年4月,梅州印发《梅州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实施方案》。
“机遇”成为这片红色土地的高频词。今年前三季度,梅州GDP增速位居全省第六、山区市第一,苏区振兴的步伐越迈越大。
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梅州市工商联主席、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平元认为,梅州要用好国家给予梅州苏区融湾政策的“大礼包”,从政策、服务、环境、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吸引更多客商来梅投资发展。同时也要用好地缘优势,把赣闽粤地区客商资源团结起来,进一步促进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作共赢,不断壮大梅州实体经济。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铜箔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到2025年在梅州产能15万吨、产值150亿元以上的目标。”廖平元表示,期待“与更多客商朋友一起为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作出新贡献,共同谱写梅州发展新篇章”。
投身广东“百千万工程”
当前,广东正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梅州大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在世界客商大会上表示,立足当前,梅州市“以‘百千万工程’统揽全局,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真诚期盼广大客商大力弘扬新时代客商精神,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广东‘百千万工程’,把海外资源引进来,把梅州企业、梅州产品推出去,实现客商发财、地方发展,助力梅州加快振兴、共同富裕”。
大会举行了全球客商支持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启动仪式,汇聚客商力量共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苏区振兴发展,全力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实现开放创新、合作共赢。
在“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梅州大力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打造特色品质县城。广州凯源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凯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桦的父亲生前曾全额捐建梅州丰顺县坚真文体中心项目。父亲逝世后,许桦继续推进项目建设。
“当前,广东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今后,我将带着父亲的信念和爱继续前行,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之中,做大做强企业,继续积极参与和支持家乡文化、教育、医疗等事业发展,努力实现父亲的公益梦想。”许桦表示。
兴宁市粤和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兴宁市龙田镇首批“产业村长”杨彩琼,是土生土长的梅州兴宁人。6年前,杨彩琼离开北京回到家乡,发展“粤香柑”种植。如今,粤和兴公司每年向东南亚出口百吨沃柑,流转土地1000多亩,每年为当地村集体创收近百万元,带动数百名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杨彩琼表示:“我的职责就是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接下来我们将启动预计投资6000万元的二期项目,继续流转2000亩以上的土地。”
建言“苏区融湾入海与高质量发展”
梅州等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是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经济腹地的“桥头堡”,具有“邻三省、接三区、联陆海”的独特优势。如何推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
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开幕当天下午,以“苏区融湾入海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嘉应论坛在世界客商中心举行。客商代表、院士专家等就此话题积极建言献策、交流发展。
2016年9月,广汽集团在梅州投资设立“梅州广汽零部件产业园”。截至今年9月,园内已落户企业共16家,已引进的企业计划投资22亿元。
“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是连接大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建议,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此外,在产业链方面,推进产业链配套建设,积极引导更多电子信息、新能源电池和材料等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在梅州落地。
当前,广东正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河建议,“融珠入湾、山海联动”,优化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生产力布局。
如何找准苏区与湾区的对接点?张正河建议,首先,在思维上要推动各级干部由“老区思维”向“湾区思维”转变;其次,梅州要完善融湾入海的交通网络,加快铁路互通、推进公路互联、拓展空中通道、开辟水运通道;最后,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大湾区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
2023年4月,梅州印发《梅州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实施方案》,从策略层面明确了“苏区融湾区”的发展路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向晓梅认为,如何从实操层面抓住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是破解梅州工业化发展能力不足和城市化发展水平不高难题,推动梅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向晓梅建议,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抢抓数字湾区建设新契机,以数字融湾战略和产业互联网思维,构建“湾区+苏区”产业共同体,以区域整合带产业联动,推动梅州与大湾区产业在地理空间和虚拟垂直产业互联网平台叠加融合;以数字化融合引领梅州苏区“融湾”建设,破解梅州发展实体经济的“孤岛”困境;分类推动梅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势产业培育,以数字化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及平台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实体经济,实现“苏区”与“湾区”同频、共享发展,为梅州抢搭大湾区快车提供新路径。
网编:卢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