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
◎《南方》杂志编辑部
◎本文责编/林若川
近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市召开。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强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进一步增强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来抓的自觉性坚定性,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头号即头等,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广东视察,深刻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2022年12月,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决定实施“百千万工程”破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它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起跑即冲刺,“头号工程”时不我待。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但若放眼全国,对标先进,尤其是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广东县镇村发展势能明显不足、落差较大。面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块突出短板,全省各地必须拿出“头号力度”,推动“头号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努力把短板变为潜力板,使广东现代化建设不断展现新气象、迈上新高度。
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必须坚持把握重点、抓住关键。省委对“百千万工程”已经作出详细部署并纳入“1310”具体部署,要聚焦实施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战略方向、实施重点、关键抓手,按照优势塑造工程、结构调整工程、动力增强工程、价值实现工程抓紧抓实,使之成为各县(市、区)工作的总抓手。
针对当前广东县域发展的主要短板,尤其要牢牢扭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突出特色发展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突出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突出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县域产业集群,让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之上。
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必须坚持苦干实干、造福于民。实施好“百千万工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头号工程”办成“暖心事”,用行动践行人民至上。
针对当前广东乡村发展现状,尤其要突出大抓人居环境建设,用心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通过乡村“高颜值”,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同时要注重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奏好“协奏曲”、共绘“一张图”。
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必须坚持党委主导、狠抓落实。按照省委部署,各县(市、区)委书记是“头号工程”一线总指挥,镇党委书记是“一线施工队长”,村(居)委书记则要发挥“领头雁”作用。要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形成五级书记抓、上下协同干的生动局面,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针对当前乡村管理体制机制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要特别重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释放县镇村发展活力潜能,聚焦“放活”权限、“盘活”资源、“激活”要素,扭住强县这个“牛鼻子”,抓好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深入推进镇街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方式,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县镇村流动,为县镇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高瞻远瞩才能行稳致远,深谋远虑方能厚积薄发。45年前,改革开放的序幕从农村拉开;45年后的今天,“百千万工程”里蕴藏着广东农村的广阔新天地。我们坚信,只要乘势而上、快马加鞭,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县镇村定将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南粤大地一定会升腾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新图景!
网编:卢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