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凝聚侨心侨力 再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2023-11-13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李育蒙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进程中,仍需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华侨华人作用,把“侨”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南方》杂志记者/李育蒙 整理

◎本文责编/林若川

10月19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第四场研讨会在汕头举行。围绕“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这一主题,专家学者们积极建言献策。特将与会代表主题发言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

张春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侨务工作的各个方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侨务工作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侨务工作的理论指南。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新时代侨务工作主题;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海外侨胞的关系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根”“魂”“梦”新时代侨务工作主线;从共赢的理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对投资者有利、对所在国有利、对中国有利”的“三有利”侨务工作原则;从党和国家事业工作大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大侨务”工作格局;从更深层次、更具针对性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阐明了广大海外侨胞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搭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桥梁方面的作用;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维护侨益是做好侨务工作的根基。所有这些,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独特理论价值,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时代变局下华侨华人的新变化新趋势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

吴小安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华侨华人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时代、新格局深刻影响着新侨情。这不仅反映在海外华侨华人成分的结构性变化,而且表现在海外华侨华人所处大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侨乡的历史性变化。

这些变化是结构性的。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对比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东升西降”趋势不可逆转;二是华侨华人的教育背景与流向发生了结构性质变,从早期的单向出国,到新时代的纷纷回国定居创业;三是华侨华人的移居地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传统的东南亚、北美、大洋洲等聚居地,到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从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角度看,新时代新变化既是战略性机遇,也是必须应对的挑战。

凝聚侨心侨力   谱写复兴华章

广东省委统战部一级巡视员

蔡伟生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鼓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深厚的知侨、懂侨、爱侨、护侨情怀,为做好新时代侨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广东是全国第一侨乡,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国际人脉,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接下来,要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持续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把广东打造成国家聚侨联侨的重要枢纽,建设全球华侨华人共同精神家园,引导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人士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发挥“侨”优势   做好“侨”文章

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郭跃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设同大批心系乡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华侨华人是广东改革开放最早、最积极、最持久的开拓者、参与者、贡献者,他们发挥在资金、技术、管理、商业网络等多方面的优势,投资兴业、牵线搭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

华侨华人众多是广东的特殊省情和独特优势。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进程中,仍需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华侨华人作用,把“侨”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要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中的“侨”优势:爱国爱乡的“侨”精神,为广东现代化建设增添动力;服务大局的“侨”经济,为广东现代化建设开辟空间;参政议政的“侨”智慧,为广东现代化建设凝聚共识;传播中华文明的“侨”力量,为广东现代化建设增添文化自信。

传承弘扬华侨文化精神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叶金宝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广东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在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这与广东华侨众多密切相关,与华侨文化密切相关。华侨华人在长期的跨文化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华侨文化,是当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资源。

弘扬华侨文化的根系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华侨文化的根系精神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守护昭示了一个道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底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弘扬华侨文化的包容精神,增强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大力弘扬华侨文化的开放包容精神,进一步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交往与融合。弘扬华侨文化的创新精神,增强文化内生动力。华侨华人群体不满足于现状、不拘泥于成见陈规,勇于追求、敢闯天下、敢为人先。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在国外事业有成的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创业,参与祖国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以“侨”为桥   再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暨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王鹏

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广东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实践探索,在新发展格局中做好“侨”文章取得新成效:第一,以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建设;第二,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打造侨资企业营商环境;第三,以国家高新区科创投资开发平台筑巢引凤;第四,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是侨务大省,目前整体经济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动能转换、爬坡过坎,质的突破处在酝酿期,要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培育更多发展新动能,进一步以“侨”为桥,以改革创新作为内生性驱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创造重要增长极。具体实施路径是:凝侨心聚侨力引侨资,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矩阵;降低融资成本拓展资金来源,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突破当前华侨华人投资政策难点,推动华侨华人投资取得新成效;创新侨务服务工作方式,维护华侨华人投资权益。

侨批文物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

刘进

侨批精神内涵凸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侨批记载着华侨华人践行和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丰富事例,蕴含着炽热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为贵”思想、诚信为本理念。二是吸纳融汇世界先进文明。侨胞们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融汇世界现代文明,并积极将其引进家乡和祖国。

作为记忆遗产的侨批,以文字、图像等为载体,是研究历史遗迹、历史事件、历史建筑文化的重要依据,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承载体。在新时代做好“侨”文章的大背景下发挥好侨批文物的作用,一要提高认识,明确站位,做好规划;二要打造新时代侨批研究和活化利用的标志性成果;三要继续开展侨批“双创”探索和实践,以文促旅,文旅融合;四要加大侨批“双创”工作资金扶持;五要加强侨批文化研究队伍建设,赋予华侨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特殊政策。

高水平建设华侨试验区   打造聚侨联侨重要枢纽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刘俊毅

汕头华侨试验区作为全国唯一以“侨”为核心要素的国家级功能区和创新发展平台,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关怀下,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和国家级发展平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了新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华侨试验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发展数字经济为牵引,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着力点,以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为使命,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更高水平建设华侨试验区,奋力打造聚侨联侨重要枢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作出试验区贡献。


网编:卢益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