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抢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关键窗口期”

2025-11-04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温柔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是广州“12218”现代产业体系中重点攻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当前正处于抢抓这两大产业的“关键窗口期”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实习生/欧淑婷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郭芳

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明确指出,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镇,广东深厚的产业根基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今年3月,广东印发《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当前正处于抢抓这两大产业的“关键窗口期”。日前,《南方》杂志记者走进广州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感受老城市的产业新活力。

“人工智能+”的畅想空间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如何让“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注入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

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一家企业展厅里,得以窥探“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冰山一角。

AI智慧体育校园应用让每个动作变成可视化的数据,助力青少年运动的动作矫正与训练优化;与省内十余家三甲医院合作推出的“医学助手”,医生只需输入关键词,系统自动关联最新研究成果……在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蝶科技”)展厅内,展示了AI应用的诸多场景。

在云蝶科技创始人、总裁田雪松看来,AI能力必须扎根行业,才能释放出真正的价值。作为国内垂类大模型的领军者,云蝶科技通过其自主研发的云蝶“行知大模型”,打造了66个AI助教智能体。

当前,广东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最佳试验场。云蝶科技的成长轨迹,折射出的正是广东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渴望与支持。

广东是外贸大省,随着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中小企业面临着“出海”难题。如何解决“出海”第一站面临的营销难题?广州钛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钛动科技”)通过AI给出了最优解。

从撰写一条海外女装营销视频脚本,再到输出成片,仅需几分钟时间。而这一切都是钛动科技自研的首个企业级出海营销AI Agent Navos所完成的。

“以往像这样的产品,需要耗时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深入本地进行拍摄制作。如今,利用AI技术,这一过程只需几个小时就能高效精准地完成。”钛动科技创始人兼CEO李述昊介绍,Navos可以满足客户在出海营销中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目前企业已累计服务超过8万家中国企业出海。

在工业制造领域,AI则让老师傅的经验化身为数据,人人触手可得。

聚焦公辅能源车间这一生产场景,广东蘑菇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蘑菇物联”)研发了在公辅能源领域的垂类大模型“灵知AI大模型”,为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场景(公辅能源车间)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数智化节能降碳解决方案。

“采用AI控制技术帮助企业节能降碳,节能率能够在之前的能源小模型或传统控制的基础上再提升20%~30%。”蘑菇物联联合创始人、工业AI首席技术官周子叶介绍。

目前,蘑菇物联服务的企业超5500家,覆盖超过60个行业,为全社会累计节省超27亿度工业用电,相当于减少144.8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今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紧接着9月,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第三批)》,包含海洋经济、生态环境、国资、文化、能源5大行业应用需求,具体26类应用场景。

可以预见,未来人工智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将不断提升效率、优化体验、重塑场景,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的畅想空间。

建立机器人全产业链

机器人可以做什么?答案五花八门,可以调制一杯咖啡,也可以炒一盘菜。

在位于广州番禺的广东酷库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着多台咖啡机器人。取杯、接咖啡、3D打印拉花、贴标签,一分钟时间,一杯印有十五运会吉祥物图案的咖啡就完成了。不久之后,这些咖啡机器人将走进十五运会场馆内,为人们带去全新的体验。

除了咖啡机器人,酷库智能机器人公司还研发了冰淇淋机器人、奶茶机器人等产品。在广东酷库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雍丞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沃土。

同样,在位于广州番禺的广东爱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餐科技”)内,工程师正在一遍一遍试验着菜品出锅的精准时间。在这里,“大厨”正是一台台炒菜机器人。将新鲜配菜餐盒放入机器内,没多久,避风塘大虾、毛血旺等菜肴便被端上桌,香气扑鼻。

“自2009年以来,我们攻克了中餐自动化烹饪中的多项核心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味霸’炒菜机器人等产品。”爱餐科技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何光介绍,如今公司已申请国内外专利60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超百项,核心模块自主化率超过90%。同时,将产品出口至欧美、日韩、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市场。

在打开更多应用场景之外,机器人也在颠覆传统的工业制造场景。

在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里工实业”)智能车间内,正上演着机器人造机器人的工业场景。“企业的人形机器人目前已在航空航天装配、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模具加工等场景实现批量交付。”里工实业CEO李卫铳介绍,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复合机器人、智能工厂软件管理系统,帮助制造业实现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每一个机器人落地的场景,都折射出广东机器人产业的蓬勃面貌。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喊出“未来广东机器人产业不止有‘七剑客’,可能有‘七十剑客’”。如今,这一句话正成为现实。

广东已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数据显示,广东的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9年的4.47万台(套)增长到2024年的24.68万台(套),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初步建立起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

深入挖掘开放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创新离不开应用场景。

在广州官洲国际生物岛上,自动驾驶小巴搭载通勤的乘客穿梭,自动驾驶出租车满足了更多定制化的出行需求,自动驾驶环卫车则在有序地进行城市街道清洁工作。这些重塑城市出行方式的车辆都来自同一家科技企业——文远知行。

作为2024年10月登陆纳斯达克的“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文远知行加速“开向全球”。目前,文远知行已在全球11个国家超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和运营,是全球唯一旗下产品同时拥有6个国家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

“目前,文远知行已形成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自动驾驶货运车、自动驾驶环卫车、组合辅助驾驶等五大产品矩阵,应用场景覆盖智慧出行、智慧货运和智慧环卫。”文远知行市场公关总监张羽雪介绍。

特别是在本地化场景落地方面,早在2019年,文远知行WeRide推出全国首个面向市民完全开放的Robotaxi商业化运营服务,覆盖广州开发区、广州黄埔区的核心城市开放道路。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领域广泛拓展应用。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围绕工业、农业、城市管理、医疗、养老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深入挖掘开放应用场景。

当前,广东正全力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机器人+”行动,在多领域拓展应用、深入挖掘开放应用场景。以广州为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是广州“12218”现代产业体系中重点攻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核心要素齐、产业生态优、场景落地快,则是广州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底气所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广州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市场主体超过39万户,同比增长15.3%;人工智能产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近九成,展现出旺盛的创新活力。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