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村民变股民,梅州蕉岭破题村集体经济发展

2021-11-29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史成雷

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黑木耳产业园,是在村集体的荒地上投资兴建的,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的 收入。图为游客在产业园体验黑木耳采摘。

三年来,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梅州蕉岭全县1600个集体经济组织有了“身份证”,越来越多的村庄让村民变股民,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发展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梅州

◎本文责编/郭芳

从广州南站出发,乘坐G6353次高铁,约三个半小时可到达梅州西站。再换乘汽车,还需要40多分钟,才能到达蕉岭县。

蕉岭地处粤闽赣交会之地,四面环山,耕地面积仅约为山地面积的十分之一。然而在这个广东最偏远的山区县之一,《南方》杂志记者看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2020年,蕉岭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00元,超过梅州市和粤东西北的平均水平,增速达8.2%,位居梅州市第一名。

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这在蕉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证明。其中,作为第三批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蕉岭县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向改革要动力,破解集体经济薄弱难题,谱写了新的篇章。

2018年开始,蕉岭在全县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年来,蕉岭全县1600个集体经济组织有了“身份证”,越来越多的村庄借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让村民变股民,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向集体成员按份额所有转变,让集体经济组织有了明确的管理主体,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发展。

以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走进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的黑木耳产业园,一袋袋白色的菌包铺满了4300平方米的厂房。最近一段时间,这些菌包逐渐被移植到约60亩土地上,仅1个月后就能长出成熟的黑木耳,春节前还能采摘两次。平均每亩地将为村民带来4000元以上的收入。

广育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忠铎告诉《南方》杂志记者,黑木耳产业园是以广育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为主体,在村集体的荒地上投资兴建的。不仅可以为村民创收,还能为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每年带来20万元的收入。

黄忠铎所介绍的广育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是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浪潮下,于2019年1月4日诞生的梅州市首家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简单来说,我们把村集体拥有的所有的东西,包括荒地、果园等等,进行量化,成为联合社的资产,然后每个村民占一股,一共1908股。以后联合社挣的钱,每个股民都可以分红。”黄忠铎说,有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后可以放开手脚发展村集体经济,老百姓的参与度、积极性也更高了。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但是,仍然有不少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存在“无钱办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此前的蕉岭县同样如此。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介绍,2018年开始展开的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结果显示,全县97个行政村,有经营性资产收入的集体经济组织仅20个。

时间回溯到2016年。这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明确提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同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

2018年6月,蕉岭县成为第三批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也是梅州市唯一的试点县。

“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和制度保障,引领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表示。

集体经济组织有了“身份证”

2020年10月,蕉岭县蓝坊镇蓝坊村513户农民领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户内股权及成员证,成为全县首批持有农村集体股权证书的股东,正式实现了农民升级当“股民”的变化。

“以后村里集体有收益,我也能分到一份。”蓝坊村村民黄建平兴奋地说。

改革进展到这一步,殊为不易。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介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经历集体资产清理核实、成员身份确认、股份量化三个步骤,面对的是全县1600个集体经济组织和17万多农村居民,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比如对于婚出婚入、入赘的村民,如何在尊重民意的前提下确定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问题。

为了强化组织领导,蕉岭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其中村级专班吸纳村民代表等参加,有力强化了队伍力量。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新事物,不但群众一时不理解,各级干部思想认识也不统一。”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介绍,蕉岭一方面印发上万份《致农民朋友一封信》、5000本漫画手册等宣传资料,让村民了解、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在县、镇、村三级动员培训相关业务人员385场、1200多人次,使各级工作人员掌握政策要求、明确工作方法。

蓝坊镇是全县最先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等工作的镇之一。蓝坊镇党委书记郑康文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村里老年人居多,很多对改革不理解,也不愿意参与。蓝坊镇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收集群众意见,分析研判可能遇到的困难,同时在每个行政村派驻一个镇干部,经常召集村民代表、村民理事会成员、村里的老叔公等做解释动员工作。

“我们挂点各村的镇干部也经常召开碰头会,交流经验,共同想解决的办法,有的时候一周要开三次会。”郑康文说。

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蕉岭全县就完成了1600个单位清产核资的摸底调查、三榜公示、签字确认、数据录入等工作,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7.2580万人。2020年9月,蕉岭全面完成160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办证工作。

“赋码登记办证工作完成,就标志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身份证’,可凭此证到有关部门办理公章刻制和银行开户等手续,以便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介绍。

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了农村集体产权关系、保障了集体成员各项权益、重构了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有效盘活集体闲置的资源资产以及闲散资金,更是激发了外出乡贤回乡创业干事的热情,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和集体经济突破发展。”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介绍。

根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结果,蕉岭县挑选了集体经营性资产收入较高、资源性资产较多等不同类型的9个村作为股权量化的试点,重点推进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经济合作的探索,其中就包括芳心村、广育村等。

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介绍:“通过在试点村建立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和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使长期以来虚置的集体经济组织得以有了明确的管理主体。同时蕉岭建立了以理事会、监事会为主体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集体成员成为集体经济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受益主体,改变了原来由少数干部掌控和随意支配集体资产、监督缺位的状况。”

《南方》杂志记者在蕉岭看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给试点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在广育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村里启动了全要素联动改革,全面整合土地、资金、劳务、产业、组织五大要素。“比如,村里创立了资金合作社,村民可以以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为担保,向银行贷款发展生产。”黄忠铎介绍,村里一个种植大户,今年上半年就向银行贷了45万元。

在面积达110亩的三圳镇芳心村无花果基地,基地负责人陈民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基地引进广东仰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运营,芳心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入股,每年可为芳心村带来18万元的集体收入。

改变的不仅仅是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增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还带动了乡村治理、乡村环境的全面改善。

在蕉城镇黄田村,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将净收益中的40%提取作为公积金、公益金。公积金用于今后壮大村集体收入,公益金则用于集体公益福利及设施建设。利用公益金,村里建起了和谐文体广场,成为村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蕉岭县将继续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配套推进其他改革,鼓励以土地经营权、财政发展资金、农业设备、集体资产等多要素入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股份合作社。”蕉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表示。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