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引领,广州花都扛起“极点示范”新担当
广州北部增长极的崛起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和大湾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花都如何通过自身实践,为托起“新广东”贡献经验?
◎《南方》杂志记者/许俊仟 实习生/李梓恩 通讯员/花宣 梁尚龙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林若川
岭南春光早,正是奋斗时。2月5日和6日,大年初八和初九,广东省、广州市连续第三年举办高质量发展大会,犹如和煦春风拂遍南粤大地,吹响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号角。在这股春潮涌动之际,《南方》杂志记者走进广州市花都区,这里不久前刚结束了花都区高质量发展大会。
近年来,花都区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花都经济开发区更是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上下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景下,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和大湾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花都如何通过自身实践,为托起“新广东”贡献经验?
跃升:路子越走越敞亮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要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新的一年,广东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如何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北塑新极,向空而强。智造引领,向新而行。广州北部增长极的崛起,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3月、5月,广州北部增长极产业发展规划、协同发展规划相继发布,明确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北部增长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开放枢纽,力争2035年占全市GDP比重达20%左右。
作为广州北部增长极的重要组成部分,花都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明确了将花都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等4个发展定位,并重点发展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承载区等4个核心功能。
广州市花都区委书记邢翔指出,过去一年,花都的区域定位实现新升级,北部增长极成形起势,南方枢纽谋篇布局。2035年的蓝图已经绘就,花都正插上高质量发展的双翼,腾空而起、展翅高飞。
去年10月,在首批国家级经开区成立40周年的关键节点,花都经济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成为2024年东部地区7省3市唯一入选的经开区。跻身“国家队”后,花都经开区将拥有更优的体制机制、更大的管理权限、更多的政策工具,正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新高地。
大平台承载大发展,2024年花都位列“2024赛迪百强区”第63名,比2023年提升2名。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60.06亿元,增长3.0%,增速全市第3位;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36.4%,增速全市第1位。
新质生产力热潮持续涌动,新增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累计23家。与华为、佳都科技共建花都新型工业化数字服务平台,成为全省唯一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今年将争创国家级中心。
叠加交通、教育、医疗等多重利好,以及丰富的文旅资源,花都已成为广大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的宜居宜业宜游高地。连续5年保持迁移企业注册资本及数量“双顺差”,越来越多群众和企业用脚投票,选择花都、扎根花都。
重塑:动能越来越澎湃
广东的工业产业体系由根基深厚的传统产业、快速崛起的新兴产业以及蓄势待发的未来产业三股核心力量共同支撑,构成了经济发展的“铁三角”。高质量的发展,必然要求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传统与新兴的共生共荣。
深圳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张学记指出,花都区在创新方面已迈出坚实步伐,荣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称号,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创新人才不断汇聚。
花都作为广州的工业大区、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以及大湾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坚定地走“智造立区、枢纽强区、改革兴区”的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花都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花都区正式发布了广州花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及政策,以向空、向绿、向新为发展方向,全面构建“1263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格局。这一格局以新质生产力为“第一引擎”,聚焦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两大领域,探索数智化与碳中和的发展新路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等六大战略性产业齐头并进,构建起现代化产业的新支柱。同时,前沿新材料、细胞与基因、具身智能三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未来竞争新优势。在此基础上,五大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力,构建起北部增长极产业生态的新格局。为了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花都建立“区领导挂帅”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打造3大千亿级和6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展望未来五年,花都经开区将实施“大改革、大赋能、大服务”三大行动,力争到2030年,园区GDP跃升到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为打造“枢纽之城”贡献更多力量。
智能装备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是科技竞争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为了抢抓这一新机遇,花都区与广州工控等市内外相关企业共同成立了“广州市智能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
该联盟作为产、学、研、用的行业协同工作平台,将推动智能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为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促进联盟成员在投资、技术、市场、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同时,联盟还将深入挖掘和探索智能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在先进制造业及智慧康养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加速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和产业化进程。
广州工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广军表示:“智能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为传统产业提供智能化改造的技术支持与设备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产业联盟的平台,能够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花都区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谋远:路径越来越清晰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这句话道出了优良发展环境对于产业繁荣的重要性。
广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产业之林”,就必须厚植发展环境的肥沃土壤。如何在平台、环境、空间等关键要素上更好地服务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花都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坚持发展出题、改革破题,谋深做实国家级经开区、营商环境、土地“三大改革”。
在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花都区积极争取省、市级管理权限的下放和政策支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去年,“揭榜挂帅”行动激发了全区上下“赛马比拼”“争先创优”的热情。今年这一行动将继续深化,力争全年新招引百亿级项目2个以上、十亿级项目20个以上、亿级项目100个以上,为经开区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营商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土壤。花都区不断深化“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出台了一系列亲商助企措施,完善了企业直通车机制,推动产业用地项目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五证联办”,重大项目享受“全程代办”服务。同时,加快构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全年计划培育发展优质中小企业300家以上,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在土地综合利用上,花都区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村镇工业集聚区进行升级改造,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保障。今年将集中攻坚突破一批已开工项目,力争年内多个项目实现封顶,新动工项目不少于预定目标。
企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体。花都区积极吸引和培育优质企业,中电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洋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纷纷在花都扎根发展。万洋集团在花都启动了多个项目,短短两个月内就成功引入70余家优质企业,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近10家。
广州华狮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建明在花都扎根13年。他表示,花都的交通配置一应俱全,营商环境优越,企业有困难时,各级党委政府既有原则又有担当,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万物复苏的春天,是充满干劲的时节。花都区正以“拼”的精神,将春天的计划变成一年四季的努力。未来,花都区将继续发扬开放、创新、实干的精神,持续深化各项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花都智慧”和“花都力量”。花都区的发展实践,正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超越。
网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