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深刻把握五个“必须统筹”

2025-02-16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

五个“必须统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是做好2025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悦理轩

◎本文责编/李育蒙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五个“必须统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是做好2025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世界万物各有运行规律,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也是如此。五个“必须统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协同的动态平衡体系。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能自动调节供需、分配资源。比如,菜市场的白菜涨价了,菜农们会多种白菜,供应多了,价格就降了。这就是市场的魔力——自发、高效、灵活。

当然,“看不见的手”一旦有伸不到的地方,市场失灵便出现了。比如,公共产品(路灯等)坏了没人愿意修,环境污染也没人愿意管。这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补位。切记,“看得见的手”在为“看不见的手”补位时,一定要找到“边界”,要适当、适度,要警惕“越位”“错位”和“缺位”。 

让市场的菜篮子装满新鲜货,让政府的秤杆子守住公平线,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实践表明,我们要更加坚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规律,更加确信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资源配置的双轮驱动,即“两只手”的协调互补,协同发挥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市场能干的,要交给市场;市场干不了的,政府来干。如何确定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需要法治护航,实现公平竞争。既要用法律划清边界,防止权力“越界”;同时,也要协同创新,共建生态,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是资源配置中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体现。只有在法治框架下实现市场与政府的良性协同互动,才能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保障社会公平。

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也是国民经济运行实现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是经济的“水龙头”,决定生产多少商品和服务。总供给的优劣主要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定,以往为了发展,迫不得已“大水漫灌”,结果是容易造成产能过剩。现在为了更好地发展,主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优化资源配置,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需求侧是经济的“排水管”,决定消费多少商品和服务。需求侧管理的关键在于激发消费潜力和优化投资结构,因此,我们实施了系列“扩大内需战略”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既要造得出好锅,也要让人买得起米。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良性平衡,一方面要抓住供给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另一方面也要抓住需求侧,积极应对消费升级动力不足等挑战。要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提升供给质量的同时,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和消费环境优化扩大有效需求,进一步增强市场预期和经济主体信心。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平衡的核心问题,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只有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才能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推动经济高质量稳步发展。

新动能和旧动能作为生产力的外在表现,是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动力的两个重要维度。

培育新动能依靠创新驱动,更多聚焦在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更新旧动能则注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于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可以说,一个是“新芽长成林”,关注如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发展新范式、新模式、新业态;另一个是“老树发新芽”,关注如何充分利用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相伴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趋势,为传统产业转型和旧动能更新创造条件、开辟路径。

总体来看,二者相伴相生,共同存在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全程。合理推动新动能培育与旧动能更新,能够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

新动能虽然潜力巨大,但正处于起步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数字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作为经济的“未来之星”,需要系列政策扶持和新市场培育。旧动能中传统制造业等虽然一直进行技改,也要全力奔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因此,要做好新旧动能的梯度培育和有序替代工作。同时,也要强化政策引导,不断加速新旧动能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以新带旧和谐共生的新生态。

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只有新旧动能平稳转换,才能顺利实现增长动力更替,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两条必经路径,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也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

做优增量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主要通过新增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也需要警惕重复建设和低效投资问题,规避“新瓶装旧酒”的老路。

盘活存量依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主要通过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实现。近年来,我国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证券化和市场化债转股,资产存量盘活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国有资产管理和土地资源配置方面仍需深化。

协同推动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能够加速拓展经济发展新领域和传统领域更新,充分体现了兼顾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总体考量。 

既要攒钱添新碗,也要把旧碗擦亮装新饭。加快实现增量与存量的协同增效,一方面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创新政府支持政策,积极探索REITs基金等创新工具,激活存量资产价值。

增量要提质,存量要提效,新增投资则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存量资源则更加聚焦盘活和优化。因此,二者要确保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的关系,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双重路径。只有实现增量与存量的协同增效,才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实现质量有效提升和总量适度扩大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提升质量注重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和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做大总量则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规模、速度和程度,是未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基础。

无论是质量提升还是总量做大,作为经济发展目标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辩证统一,都是解决当下以及未来我国一切问题的依靠。

不图馒头摞得高,每个都要蒸得饱。实现质量提升与总量做大的动态平衡,要明确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根据不同区域发展的时势变化,择机选择发展方案。总体而言,应坚持质量优先、总量跟进策略,在提升质量的基础上做大总量,避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这就必然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实现绿色增长,即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实现质量与总量的双提升。

提升质量与做大总量的关系,是经济发展目标两方面的辩证统一。只有实现质量与总量的动态平衡,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个“必须统筹”在动态平衡中协同发展,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质上是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短期与长期、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深刻把握和运用五个“必须统筹”,坚持用科学方法谋划和推进经济工作,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执笔/张震[作者单位: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