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新广东”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

2025-02-16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

广东正不断锤炼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发展路径愈发清晰,步伐愈发稳健

◎《南方》杂志记者/许俊仟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林若川

2月5日,广东召开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动员全省上下“拉弓满弦”投入工作,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中步步领先。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

这是广东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重要会议,也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回顾过去三年,“新春第一会”的主题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但每年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这背后反映出广东发展步伐的稳健和路径的日益清晰。从2023年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到2024年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再到今年重点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广东”的发展蓝图正逐步绘就。

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

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东、时刻关心广东,对广东高质量发展谆谆指引。2024年,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还分别向深中通道建成开通、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从都国际论坛致贺信,亲切关怀、倾心指导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扎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黄坤明在大会上提到了“新广东”的三个愿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要内容、强大支撑。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肩负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更要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勇挑大梁,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无穷魅力的新广东。

把握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战略之举、关键之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广东要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向新向上的新广东。

开创广东发展新局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优势所在、使命所在。广东拥有制造业所有大的门类,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体发展,成长出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新经济增加值占比1/4强,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近1/3,去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广东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条件,把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经济社会繁荣、活力动力充沛的新广东。

回首刚刚过去的甲辰龙年,广东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可圈可点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这背后是广东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拼搏奋斗,也是广东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当前,广东正处在爬坡过坎调整期、积厚成势积累期、动能转换接续期。要纲举目张、精准发力,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走稳走实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注入无限动能。从讲共识到话创新,再到谋产业,广东明确了方向、动力和路径问题: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创新驱动是核心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根本途径。

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产业发展亲切关怀,强调抓实体经济就是为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要求广东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广东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

在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的同一天,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广东产业“家底”。

报告显示,广东基本已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基本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万亿元,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电气机械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岭南特色农业加快升级。202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1.21亿元,荔枝、菠萝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

服务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2024年广东省服务业增加值8.14万亿元,占全国11%,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4.5%。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一批公路、铁路、港口、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标准建成投用,一批通信、算力、大科学装置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

与此同时,广东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一体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如今,广东已形成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材料、石化、农业与食品、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石化、家电三个优势产业持续引领全国,2024年增加值增速分别达13.4%、7.1%、5.9%,立稳广东产业“顶梁柱”。

2024年,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

这几年,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硬实力”越来越雄厚。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超1/4,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近1/3,去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这都说明广东部署的工作正在见到成效,一个“新广东”的轮廓愈发清晰。

广东的步子越来越踏实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展新篇。在新春首个工作日,广东再次整装待发,誓要跑在时间前面,一步争先,步步领先,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昂首阔步。 

黄坤明强调几个“要”:

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要锻造先进制造钢筋铁骨。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工业武装农业,用制造牵引服务,推动三次产业相互嵌入、相互赋能、相互成就。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巩固和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

要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要向“高”攀登,建好用好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等重大专项。要向“实”聚焦,从产业需求凝练科学问题,研发更多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要向“转”发力,及时推出需求侧政策。要向“外”拓展,深度融入国际生产网络、创新网络。

要育成现代企业强壮主体。广东正在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努力造就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

要培厚发展环境肥沃土壤。要充分激活政策效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广聚天下英才。今年,广东将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也是一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比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广东将保持坚定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迎着春光再出发,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阔步前进的广东,必定向好向强。让我们共同期待广东的“粤来越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广东力量!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