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艺”象生万千!粤韵舞台迎新春

2025-02-16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影子

舞台之上,剧场内外,从古老戏曲到现代歌舞表演,每场演出都承载着广东的文化记忆

◎《南方》杂志记者/影子 发自广州

◎本文责编/张蓓蕾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而在岭南大地,春节的舞台艺术更是将地域特色与节日氛围完美融合,绽放出独特的光彩。2025年春节,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中国年,广东的舞台成为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展示窗口。

舞台之上,剧场内外,精彩演出接连不断。从古老戏曲到现代歌舞表演,每场演出都承载着广东的文化记忆,交织传统与现代,尽显独特的广东魅力。

春节期间,英歌舞成为广东新春IP的代表之一,在各大春晚舞台焕发出耀眼光芒。广州歌舞剧院/供图

春节期间,英歌舞成为广东新春IP的代表之一,在各大春晚舞台焕发出耀眼光芒。广州歌舞剧院/供图

“燃起来”的新春IP

在汕头潮阳、潮南和揭阳普宁等地,长期流传着一种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英歌舞。它历史悠久,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记忆与文化传承,2006年,英歌舞成功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在网络时代的传播下,英歌舞更是被许多网友称为“最强过年气氛组”,成为广东新春IP的代表之一,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新春佳节,各大春晚舞台无疑是人们目光的聚焦点。广州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英歌》,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接连闪耀在央视的多个频道上。1月29日(正月初一)11时30分,“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在CCTV-6准时开播,舞剧《英歌》的精彩选段一亮相,便瞬间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舞台上,舞者们身姿矫健,动作刚劲有力,以舞台艺术形式将英歌舞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广州歌舞剧院首席舞者依力凡、庞冠宇透露,在“百花迎春”舞台上表演的片段,正是剧中最具能量、最燃的部分。舞者们用汗水与激情,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也让更多人领略到了英歌舞的独特魅力。

除了“百花迎春”,《英歌》还登上了CCTV-4中文国际频道的《2025年“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在这个面向全球华侨华人的舞台上,《英歌》进行了精心的重新编排。它不仅饱含着浓浓的年味、侨味,更传递出深厚的中国味和鲜明的时代味。舞台上,舞者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仿佛在诉说着家乡的故事,勾起了无数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未来发展方向,让全球华侨华人感受到了来自祖国的温暖与力量。

其实,早在去年11月,《英歌》就正式拉开了全球公演的序幕。消息一经传出,便迅速引发了热烈反响。开票后3个小时内,首场演出的门票便被抢购一空;而不到2天的时间,全部公演门票更是销售殆尽。《英歌》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烫剧”。这不仅是对《英歌》艺术品质的高度认可,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热爱的有力证明。

而在广州塔剧场,从1月29日至2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定制版音乐剧《英歌》精彩上演,该剧改编自南方歌舞团音乐剧《黑凤梨(喜欢你)》。广州塔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更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碰撞融合的舞台。由南方歌舞团创排的这部音乐剧《英歌》,巧妙地以“英歌舞+音乐剧”的形式结合,让现代与传统在舞台上交织辉映。观众们在欣赏英歌舞独特魅力的同时,还能感受到音乐剧带来的浪漫与激情。许多游客在新年之际登高游览中国第一高塔,360度欣赏花城的美丽景色后,又走进剧场,享受了一场紧扣岭南文化的新颖音乐剧。这种独特的文化体验,让人流连忘返,也为广州的春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经典IP持续绽放

在广东,春节的热闹离不开粤剧的烘托。“无鸡不成宴,无戏不成年”,这句俗语形象地诠释了粤剧在广东春节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对广府人来说,过年看粤剧是传统,是充满年味与广味的经典搭配,承载着人们对新春的美好期许。随着春节申遗成功,春班演出将春节与粤剧这两大世界非遗紧密相连,让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绽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1月31日(正月初三),广东粤剧院·新年睇大戏“开班”仪式盛大开启。剧场大堂瑞狮欢腾,“财神”派送红包,年味儿十足。

当晚,由国家一级演员曾小敏、黄春强领衔主演的粤剧《刁蛮公主戆驸马》精彩上演。这部戏是粤剧大师马师曾、红线女的代表作之一,自20世纪40年代起就深受观众喜爱。舞台上,曾小敏将恃宠而骄的凤霞公主演绎得娇俏明艳,把公主的聪明善良与刁蛮骄纵展现得淋漓尽致;黄春强塑造的三关元帅孟飞雄“戆”而不愚,面对公主刁难时的不卑不亢,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两人配合默契,将公主与驸马的甜蜜爱情故事演绎得十分精彩,引得现场掌声雷动。

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意犹未尽,在《迎春花》的旋律中,台上台下欢乐合唱,气氛热烈。

观众们对这场演出赞不绝口。有观众称,和家人一起看大戏,过年更圆满,真切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传统文化魅力。还有本地忠实戏迷表示,每年过年都会带家人来看戏,在他们心中,粤剧是广东文化的象征。来自外地的游客虽听不懂粤语,但借助字幕和演员的肢体语言了解剧情,被公主和驸马的互动逗得开怀大笑。

1月30日(正月初二),广州粤剧院开启新春文化之旅,其下辖的广州粤剧团和广州红豆粤剧团带来近50场演出,走进基层传递新春祝福。当天下午,广州粤剧团在江南大戏院拉开“粤韵春晖 金蛇贺岁—广州粤剧院2025年新春专场”序幕,带来开年大戏《闹严府》。演出前的醒狮表演,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年味十足。《闹严府》由梅花奖得主吴非凡与国家一级演员陈健超领衔主演,是一部适宜合家观看的“合家欢”正剧,十分契合春节氛围。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和幽默情节,让观众掌声、笑声不断,大家感受到了更浓郁的年味和粤剧的独特魅力。

次日,广州粤剧团上演经典《紫钗记》,演出票很快售罄,彰显粤剧魅力,体现其传承创新中的蓬勃生机。之后,广州粤剧团奔赴多地开展春班演出,梅花奖得主和青年艺术家轮番登台,带来众多经典剧目。

广州红豆粤剧团也不甘示弱,1月30日起在广西连演6晚,后前往茂名化州等地。强大阵容包括多位梅花奖得主和名家,还有青年才俊,带来经典大戏,让群众过足戏瘾。

随着春班演出顺利进行,更多群众感受到粤剧魅力,体会到醇厚春节韵味,见证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活力。

粤剧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彩,古朴的新春IP代代相传。

多元IP互相碰撞

省、市书法名家们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用一副副满载祝福的春联、一张张承载希望的“福”贴,把年味和祝福送到社区群众手中。

国家一级演员、“羊城笑星”黄俊英在中山市沙溪镇滨河公园,用幽默风趣的表演为观众带来了欢乐。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乔平携手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道13名社区书记及小学生代表带来的朗诵《奋进青春》,讲述了三元里的历史和现在……今年“村晚”持续火热,因为文艺的注入更加增添活力。

大年初一下午,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指导,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湛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遂溪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粤治·粤美‘村晚’迎新春暨湛江市一小时民俗文化精品展演”在遂溪县黄略镇龙湾村文化广场启幕,来自全省各地的文化精英和非遗传承人与当地老少齐聚一堂。

阳光下,遂溪龙湾龙狮团的鼓声响起,如同新年的号角,点燃了村民们对新年的无限憧憬。醒狮在舞台上翻腾跳跃,为村民们带来了新年的吉祥之气。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下迳小华山风景区被装扮得灯火辉煌,一场“村晚”隆重拉开帷幕。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共贺新岁。“村晚”舞台上,村民当“主角”、唱“主角”,村民自主参与表演的热情被点燃,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得以充分激发。而本次“村晚”正是六甲洞村村民积极投身参与基层组织文化建设的真实写照。

“就在‘村晚’的前一天,我看见不少放寒假回来的中小学生主动来搬桌子椅子,帮家里、村里一起来布置‘村晚’会场。”六甲洞村党总支书记邹瑞文表示,从节目的策划、编排到布置演出,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六甲洞村村民的心血与智慧,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

据悉,粤美“村晚”迎新春系列活动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广东省文明办指导,广东省文联、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主办,在全省范围内10多个“村晚”示范点陆续展开,并得到了省戏剧家协会、省音乐家协会、省舞蹈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省曲艺家协会、省杂技家协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艺志愿者协会9个省级文艺家协会和有关行业商会的大力支持。

从英歌舞的激情燃烧,到粤剧的经典传承;从书法名家的挥毫泼墨,到“村晚”舞台上的全民参与,每一处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东用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网编:李晓霞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