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任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广州、深圳、佛山等地
◎本文责编/郭芳
人勤春来早。2月5日,是农历乙巳蛇年第一个工作日。承载着新一年的期许,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再次如约而至。
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全球重要制造基地。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已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国产业体系版图中分量很重。“大块头”要有大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产业发展亲切关怀,强调抓实体经济就是为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要求我们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2023年亲临视察时指出,广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本途径在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黄坤明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黄坤明指出,要“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发展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一个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内外市场齐头并进、具有广东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南粤大地加快构建,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向上向好强大动能。
使命光荣: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勇挑大梁
位于佛山顺德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内,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化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平均每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8万台。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介绍,经过10年发展,如今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营收已突破300亿元,产品实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整机、从硬件设备到系统的全覆盖。
美的是广东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企业代表。1993年,美的电器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转制的上市公司,从此获得飞速发展。2024年,美的营收突破4000亿元,连续9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榜单。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以敢为天下先的担当“杀出一条血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完成了从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省份到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惊人跨越。2024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6年位居全国首位。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经过长期发展,广东的产业体系积累了厚实基础、独特优势。广东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国民经济大类,其中15个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培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在全国产业体系版图中分量很重。
“大块头”有大贡献,也要有大担当。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肩负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更要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勇挑大梁。”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出号召,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无穷魅力的新广东,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向新向上的新广东,托起一个经济社会繁荣、活力动力充沛的新广东。
积厚成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基本构建
今年春节假期,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成为夜空中的“顶流”。从南到北,从国内到国外,充满创意的空中表演用现代科技让传统的春节有了“新”的年味。
随着空中表演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的,还有广东制造的无人机。目前,广东低空经济集聚全国30%以上产业链企业,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95%、占全球70%,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54%、占全球40%。
回望过去一年,广东印发《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计划三年内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广州、深圳、珠海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推动全省低空经济迅速“起飞”。
近年来,广东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巩固和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先后出台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并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出台专项政策,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领域,广东涌现了一批全国领先的细分产业集群,一批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蔚然成势,许多具备高增长性的企业茁壮成长。广东人工智能产业稳居国家第一方阵,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新型储能产业产值稳居全国第一……一个个“第一”成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的最好注脚。
2月5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广东产业“家底”。
《报告》显示,广东基本已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基本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岭南特色农业加快升级,202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1.21亿元;服务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2024年广东省服务业增加值8.14万亿元,占全国11%,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一批公路、铁路、港口、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标准建成投用……
站在新的起点上,一个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广东新的命题。
保持信心:风险挑战是最好的“磨刀石”
“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既能享受实验区的红利,也会较早遇到发展中、转型中的难题,这是历史必然,也是历史使命。”黄坤明表示。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奋跃而上。
在2025年广东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要求全面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信心来自何处?
信心来自雄厚的创新实力。广东把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2024年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有力支撑。
省科技厅副厅长吴世文表示,聚焦全过程创新链,广东将努力实现前沿技术“开天辟地”、关键核心技术“顶天立地”、先进适用技术“铺天盖地”,进一步强化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信心来自连续39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外贸总量。外贸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广东外贸迈上9万亿元标志性大台阶,为全国全省经济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省商务厅副厅长朱小军表示,2025年,广东外贸将继续走在前列、向上攀登,实施东盟、中东、中亚、拉美、非洲等市场专项拓展计划,打造跨境电商综试区升级版,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覆盖面,遴选培育100家左右的省级外贸骨干企业。
信心来自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在阳江市阳西县,短短几年时间,当地建成海上风电530万千瓦、居全国县级首位,食品园区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平均增速超20%。尤其是在调味品产业,预计到2028年,阳西在建和落户调味品企业全面达产后,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2024年,全省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约700个、总投资约3000亿元。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黄坤明在强调广东产业体系独特优势时指出,“我们的空间足够大”“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上,能够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综合优势,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广大县域存在的产业落差蕴含着巨大潜力”。
信心来自广东庞大的市场主体。2024年,广东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900万户,其中企业835万户,占全国1/7。黄坤明明确指出,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根基所在,“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群,壮大顶天立地的领军企业,培育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让各具神态的‘企业之树’汇聚成生机盎然的‘产业之林’”。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黄坤明指出,风险挑战是最好的“磨刀石”,“经历转型之痛、升级之难后,发展之船必将驶出三峡、乘风破浪”。
勇开新局: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开创广东发展新局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优势所在、使命所在。广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本途径在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这是广东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黄坤明指出,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2025年怎么干?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四个“要”:要锻造先进制造钢筋铁骨,要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要育成现代企业强壮主体,要培厚发展环境肥沃土壤。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计划”。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强基行动、产业集群培优行动、数智技术赋能行动等8大行动,涉及26项工作举措。
比如,在实施产业集群培优行动方面,《计划》要求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化前瞻战略谋划、源头技术供给、应用场景拓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发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实施“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做优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艾学峰表示,2025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占比50%,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石化钢铁等5大类产业项目380个、年度投资额1658亿元。
“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狠抓工作落实,对照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明确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艾学峰表示。
着眼新目标,坚定信心向前进。新征程上,广东一定能率先走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门,创造新的辉煌成就。
网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