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深度凝聚力量
首页
往期
南方
杂志简介
单位公告
官方媒体

广东引“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2022-05-29 来源:南方杂志社 作者:叶石界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4.0%、32.1%和70.1%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而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金融资本“活水”的浇灌。金融服务供给源源不断,让广东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行稳致远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底气

◎《南方》杂志记者/叶石界 发自广州、惠州等地

◎本文责编/郭芳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而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金融资本“活水”的浇灌。

广东“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为重点,围绕“1+1+9”工作部署,锚定建设金融强省目标,构建服务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大金融体系。

金融活,经济活。今年以来,《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广东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融资支持都是其中重要一环。

4月28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金融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和经济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从受疫情影响行业和小微企业金融纾困行动等6个方面提出25条措施。这些措施中,既有为小微企业纾困的短期举措,也有支持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长远部署。

实现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创新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0家,全省银行业为企业减费让利1000亿元以上……金融服务供给源源不断,让广东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行稳致远有了更大的发展信心和底气。

金融纾困让企业“轻装上阵”

富兴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东莞一家生产打印机、投影机等设备的支架、底座等产品的企业。去年以来,由于订单增多,急需资金周转。

东莞银行对接该公司需求后,提供了“倍增贷”1000万元贷款额度,同时帮助其申请东莞的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贷款贴息和支小再贷款利率优惠。“这不仅解决了我们的资金之困,还节省了13万元的利息成本。”公司相关负责人梁先生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农业银行的“微捷贷”、中国银行的“银税贷”、工商银行的“经营快贷”、东莞银行的“倍增贷”、广州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打开各银行机构的APP,融资产品繁多。

中国农业银行惠州分行公司业务部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曾国华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该行的“纳税e贷”主要满足100万元以内的融资需求,根据小微企业的纳税情况、工资发放等数据,给企业核定信用额度。“企业可以线上申请,随借随还,利息精确到1天。这很受小微企业欢迎。”他说。

登录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企业可以线上获得这些金融产品。这个成立于2020年1月的“中小融”平台,截至2021年末已申请接入34个部门的250项政务数据,入驻金融机构788家,发布金融产品1397款,发布惠企政策445条,服务企业超过100万家。

对小微企业来说,降低融资成本,才能更好地轻装上阵。

《南方》杂志记者在东莞、惠州等地采访了解到,普惠小微企业的贷款平均利率都有所下降。各地通过出台有地方特色的政策,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惠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袁葵东告诉记者,近年来,惠州通过提供转贷服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提供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举措,有力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行动方案》提出,依托“中小融”平台,对2022年4月1日至6月30日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首次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且单户贷款余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给予不高于1%的贴息补助。此外,在引导银行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等方面,都有明确举措。

确保政策尽快落地,才能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袁葵东告诉记者,惠州将组织开展“汇聚金融赋能实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年专题系列活动,继续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向企业推广金融服务产品,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

“链”接金融为制造赋能

当前,广东各地纷纷强化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

今年一季度,东莞的存贷款余额皆实现双位数增长,增量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近九成新增贷款投向实体企业,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钟正良介绍。

今年4月末,惠州全市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1488.7亿元,同比增长33.8%,制造业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56.0%。“为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我们重点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制造业企业。”袁葵东告诉记者,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简单汇”是一个重要抓手。

“小微企业信用级别不高,抵押担保品不足,融资渠道少、成本高,是过去各地的一个普遍现象。而龙头企业信用好,通过业务往来凭证可以对配套小微企业增信。”曾国华分析说。在惠州,龙头企业进驻“简单汇”平台后,上游供应链小微企业只要拿着经核心龙头企业确认过的“金单”(应收款确权凭证),就可以在平台上通过合作银行进行融资。

惠州市永晖兴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是家电龙头TCL集团的三级供应商。公司财务负责人徐小珍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两年前该公司通过TCL集团确认的“金单”,获得了农业银行无须抵押物的“链捷贷”贷款,年利率仅4.8%。

截至2022年4月末,这个平台已有超530家核心企业入驻,2.8万多家企业注册,平均融资利率5.31%。其中,平台上惠州地区的各类企业客户共计1800多家。

优化供应链金融模式保障产业链稳定,是《行动方案》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金融机构与广东省供应链金融试点平台对接合作,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响应产业链核心及配套企业融资需求;推动核心企业签发供应链票据支付上游企业账款;等等。

为加大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广东还提出了围绕“双十”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共成长计划”、完善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融资体系、发展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政策措施。

记者采访农行、建行等多家银行机构了解到,广东制造业已成为贷款投向的重中之重。“制造业是广东经济的基本盘,加大金融‘滴灌’力度,不仅关系着制造业稳定发展,也关系着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稳致远。”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说。

科技金融点燃企业创新引擎

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样离不开金融支持。

东莞市通科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半导体分立器件设计研发、制造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随着技术研发和扩大产能的高投入,公司资金压力也大了起来。今年4月,农业银行广东分行专门为通科电子申请了一笔针对“小巨人”企业的差异化信贷政策,发放了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为公司的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截至今年4月末,农业银行广东分行已与117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合作,授信总额270亿元,贷款余额97亿元;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4个,贷款余额22亿元。

而在不久前,广东省工信厅和建设银行广东分行合作推出“专精特新”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在“十四五”期间将向“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总额度不少于2000亿元的专项综合融资支持。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4.0%、32.1%和70.1%,呈现加快增长态势。

“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仍将是金融投向的重点。”曾国华认为。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而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广东以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的生动缩影。

在《行动方案》中,还有不少支撑创新的高含金量的政策“礼包”。比如将试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银行对科技企业建立非传统财务指标类评价维度,构建专属授信评价模型;鼓励成立广东科技保险共保体,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等等。

“广东通过不断完善信贷、保险、创业投资、科技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等金融资本手段,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撑,将更好地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强的动力。”万陆说。


网编:陈冰青

本网站由南方杂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nanfangzazhi@163.com

备案号:粤ICP备10025432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257号

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社·深度凝聚力量

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